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徽姑娘”越来越清爽
2021年,我省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我省1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合肥市达到三级标准;2018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9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2.5%和13.6%;优良天数比例71.0%,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两下降一提高”;2021年,全省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其中,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我省实施“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统筹推进“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控气为例,我省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专项行动,全省重污染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0.2%。钢铁、水泥、玻璃等25个重点行业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及燃煤发电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制定颁布安徽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省9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按照地方排放标准完成了提标改造;富鑫钢铁、新兴铸管等1306万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和油品储运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综合整治,排查整治问题企业1.04万余家。
  在控尘方面,施行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提升工程,对全省16个市实施降尘考核,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从2015年的7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61微克/立方米,降幅达19.7%。
  首创省级领导包保整改制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在全国首创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截至2022年6月底,三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9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40个;四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6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4个,其余问题均按序时进度推进。
  同时,不断完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建立起“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体系:对中央层面交办问题(第一个“1”)、省级层面发现问题(第二个“1”)和各地主动排查发现问题(“N”)的整改分类施策、一体推进,实施“月调度、季督导、年考核”。陆续出台《安徽省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办法》《安徽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核查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交办、调度和推进、包保和指导、验收和销号、核查和考核”闭环管理机制。
  不仅如此,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还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截至目前,三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共转办我省信访件10078件,已办结10009件,办结率99.3%。历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778个,已完成整改2301个,交办信访件13871件,已办结13849件,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协同构建长三角共保联治机制
  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制定、修订了《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规章,并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11项地方标准和安徽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
  此外,协同构建长三角共保联治机制。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为重点,加强协同治理、同保共享。深化大气、水、固废、执法等联防联控机制。实行长三角统一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积极推进长三角排污许可“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改革。
  加快“数字安徽-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建成投运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和30余个业务应用系统,目前已归集各类数据4.6亿余条,并实现与部分厅局以及地市县等纵横向数据交换共享。其中,重点污染源监控平台已联网2705家重点排污企业,在全国率先实现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
  长江安庆段江豚5年多了一半
  因其稀有,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在安庆,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们为“江猪子”。过去,由于航运、水污染、非法捕捞等原因,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减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近年来,得益于长江大保护等工作,长江安庆段江豚种群数量由2015年130头左右上升到2020年的200头左右。
  我省始终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长江大保护工作成效突出。安庆升级设立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出台安庆市长江江豚保护条例,有效保护江豚生境,江豚戏水成为沿江独特景致。2021年,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省瞄准重点难点,打好碧水保卫战。对于社会较为关注的巢湖综合治理,通过加强点源、线源、面源和内源治理,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巢湖水质明显改善,全湖水质稳定在Ⅳ类,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等劣Ⅴ类水体分别改善到Ⅳ、Ⅲ、Ⅲ、Ⅱ类。巢湖蓝藻水华整体呈改善态势,2021年蓝藻水华次数同比减少21次,累计面积同比下降20%。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