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他山之石】完善零工市场并非权宜之计
  日前,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系列重点工作。要求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对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完善服务场地设施支撑等。
  在历经上半年多地散发的疫情侵扰后,我国经济正处于修复的关键期。今年疫情对就业的持续冲击,叠加高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稳就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此节点提出加强零工市场建设,要求各地加强招聘培训等服务,既是瞄准就业主体人群尤其是困难人群“近忧”的救济之举,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远虑”的应势之为。
  从“救济”或者说是“救急”的层面来说,要充分释放零工市场的就业“蓄水池”作用,当下最紧要的或是在招聘服务等方面快速“提质”。正如前述“意见”所提,要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广泛收集零工需求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发布。要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力拓宽渠道、搭建平台,让劳动者与工作机会更快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实现匹配和对接,不再总是人追着活儿跑,也可以岗位找人。保证工作机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那些以“日结”零工为生的低技能劳动者来说,尤为重要。
  零工经济的技能门槛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大量人加入其中的原因之一。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特殊的工作形态下,多数零工就业群体并无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一些劳动本身也不利于实现技能积累。而这不仅无法满足未来新零工经济对劳动者多元技能组合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劳动者的选择自由及对抗生活风险的能力。打零工也需要技能,这一观念或值得重申。
  非传统劳动关系形态下,提升劳动者零工技能,不能只靠市场。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零工市场的引导和监管,积极引导零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参加创业培训。更为根本的,或是要探索零工群体技能提升的成本共担机制,从提升国家人力资本的高度来从长计议,持续帮助零工群体不断提升劳动技能。
  此外,零工劳动群体因不固定的劳动形态及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权益保障难题,如职业伤害保障等,近来虽屡有突破但还需再加把劲儿,补齐制度短板,让他们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就好业”。
  完善零工市场,赋能零工群体,托举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劳动者和他们身后的家庭,还有新业态经济和包容社会的未来。也因此,这并非权宜之计,需要我们克服短视思维,在更长的时间坐标和更大的背景之下审视、筹谋和行动。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