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还有多少“价格刺客”藏在暗处?
  时逢雨季,到超市、便利店买把雨伞临时应急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最近有市民发现,在便利店买雨伞竟然也被“套路”了。货架上的雨伞林林总总,价格靠猜,扫码结账时才发现远远超出了心理价位。一位网友反映,她在便利店里挑了一把没有标注价格的雨伞,结账时才得知这把雨伞竟然要88元。(7月12日《北京晚报》)
  今年夏天,“雪糕刺客”横空出世,不起眼的包装,高昂的价格,在结账时给人以“一剑之击”,“伤”了许多人的心。一些超市、便利店里的雨伞“套路”,与“雪糕刺客”如出一辙,原本准备花一二十元买一把伞应急,不料结账时需要掏七八十元,大大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价格刺客”藏在“暗处”?
  现实生活中,超市、便利店里的不少商品,都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商品,拿去结账却现出“高价”的本来面目,摇身变成“价格刺客”,令消费者措手不及。比如,有些茶叶、食品等以“克”或“两”为计量单位进行标价,消费者误以为是以“千克”或“斤”为单位,一眼看上去觉得比较便宜,便放入购物篮中,等到收银台结账打出账单,才发现上当被“宰”了一刀。说到底,“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
  7月1日起,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开始施行,其中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此规定被誉为“价格卫士”,可以“斩杀”各类“价格刺客”。
  因此,各地价格监管等部门应当严格执法,把此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杜绝各类变相价格欺诈的“套路”,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价格刺客”也就无处藏身,不能再出手“伤”人了。
  总而言之,明码标价是最基本的诚信原则,商家应当恪守道德底线,遵守价格法规,严格规范明码标价行为,多一些提醒,少一些“套路”,避免消费者花冤枉钱,营造一个诚信、安全和放心的良好消费环境。
  丁家发/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