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安徽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持续“在线”。7月13日,全省有77个气象站点越过高温线,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马鞍山市,达39.7℃。气象部门预计,16日后,受副热带高压南落影响,安徽高温天气有望出现缓和。
记者发现,与12日相比,13日全省没有站点最高气温突破40℃。不过,截至13日17点,全省已经发布7个高温红色、70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其中,宣城市、当涂县、广德市以及郎溪县气象部门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芜湖市、南陵县、宁国市气象部门变更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13日傍晚,记者查询省气象台数据发现,当日全省有77个气象站点达到高温标准(达到或超过35℃),其中马鞍山站点的39.7℃为全省气温最高值,六安站点以0.1℃之差紧随其后。全省突破39℃的站点有5个,分别为六安、舒城、泾县、宁国、霍山。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安徽东部夜间最低气温也在30℃或以上,属于全国最热的地区之一。气象专家表示,此轮高温过程夜温高的原因正是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同期偏北偏强,控制江淮一带。预计7月16日开始,受北方高空冷涡压迫,副热带高压将有所南落,江淮等地高温天气有望出现缓和。到18日前后,江淮等地可能还将出现降雨,给高温天气“泼点冷水”。
省气象台预计,14日至16日沿淮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东部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其中14日淮北北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7日起全省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其中江北部分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气温方面,14日至15日沿淮淮河以南最高气温普遍达37℃~40℃,局部超过40℃;16日至17日淮河以南、18日至19日江南部分地区仍有35℃~38℃的高温天气。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的人群尤需加强防范,公众应尽量避免在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防疫人员也需做好防暑降温。
朱顺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