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芬1996年10月参加工作,现为淮北市烈山区司法局烈山司法所所长。
多年来,魏玉芬深耕基层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烈山镇的和谐稳定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仅在最近3年,她参与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就多达1479件。今年,魏玉芬当选2022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摸索出矛盾调解窍门
烈山镇位于淮北市东南部,2016年这里开始进行房屋拆迁和改造工作,而拆迁带来的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后续遗留问题就是魏玉芬调解的“主战场”。有的矛盾是社区上报到司法所,有的是司法行政协理人员平时排查隐患时发现。不过,事情到了魏玉芬手里,总会找到恰当的解决方式。
魏玉芬回忆,前不久她调解了一起宅基地纠纷。谢某因患重病,让他的叔叔代替他签署了房屋征收协议,协议签订时埋下了争议的隐患,因村干部调解才签署成功。后来谢某去世,其儿子也长大了,谢某的叔叔却拒不承认当时协议签订的内容,认为这块地皮归自己所有。由于时间过长,其他相关人员已不在人世。魏玉芬便和工作组的人买了礼品,带着谢某的儿子登门拜访谢某的叔叔。
“他(谢某的叔叔)也是孩子的爷爷辈,我就让孩子喊爷爷。我和谢某的叔叔讲,带这孙子来认个门。孩子父亲去世了,他才十几岁。”魏玉芬说,此后谢某的儿子和谢某的叔叔再次签署协议,约定好了彼此权益。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年来,魏玉芬一点点摸索出了调解矛盾的窍门。
实实在在为百姓出力
当记者问及处理过这么多调解案件是否有成就感时,魏玉芬表示:“干工作实实在在的,给他们能出点力、做点事,解决点问题就很好了。”做调解工作这么多年,魏玉芬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矛盾纠纷对于她是工作,但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
“说实在的,老百姓家里有矛盾,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沉重的事。如果你替他们解决了,当事人会非常感谢。如果扯皮推诿,没人管没人问,会严重影响他们对社区和政府的信任度。”魏玉芬说,家庭里的烦心事可能会是一家人很多年的阴影,解决了问题,彼此才安心。
魏玉芬告诉记者,她处理过不少老年人赡养问题,因为几个子女经济条件不一,但是法院又判决几人同时承担,明确的法律关系到真正执行的时候会遇到难题。“这个月给了,下个月不给了,真正让老人得到想要的结果很难。”面对这种情况,魏玉芬有自己的办法,统一让子女把钱交给自己,再由自己交到老人手上。“特别是老年人,你要是给他处理好了,他能吃上喝上,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他们一个劲地握着你的手,不停道谢。”说到这句话,魏玉芬哽咽了。
向年轻调解员传授经验
今年5月30日,魏玉芬因“走街串户25年,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当选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聊起这件事,魏玉芬表示自己很惭愧。“我只不过是在基层工作很多年,长期跟群众打交道,为他们做点事情,事迹没有多么突出。”魏玉芬表示,自己做的都是平凡的事,并且像她这样的老所长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努力做调解工作。
现在,魏玉芬身上的担子愈发重起来,不仅要继续处理调解案件,还要将几部分工作内容和涉及到的成员单位有效衔接,努力打造多元化解纠纷新机制,有效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解纠纷的诉求。
“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把经验提炼一下,然后传授给年轻调解员。”魏玉芬说。康世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