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民众何以为不合格的小布丁叫屈?
  7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2022年上半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监督抽检3137批次雪糕产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5批次。检验项目包括蛋白质、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7月17日《羊城晚报》)
  这则消息虽然涉及的雪糕产品不少,但最不起眼的小布丁雪糕,却引发热议,成为不合格产品中的“网红”。让人颇感意外的是,网友热议该小布丁雪糕,不仅鲜有责备,而且反而为之“抱不平”。因为该产品不合格,是因为被检出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可民众普遍认为,吃雪糕的目的是为了清凉解暑,而不是为了补充蛋白质,若想补充蛋白质,则可通过喝牛奶等其它方式。雪糕蛋白质含量较低是小问题,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超标,则是大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相差悬殊,在民众心里引发的反响同样会大相径庭。
  更要看到,单价5毛钱的小布丁,勾起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小布丁是否含奶油味无关紧要,哪怕它仅是含量单纯的冰棍,只要价格合适,亦可找到相应的名称,并且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当前广泛存在的“雪糕刺客”现象,导致民众对雪糕的价格突然变得敏感,为便宜雪糕“抱不平”,其实也是价格敏感的一种体现。民众珍惜那些仍然坚守低价的雪糕产品,甚至愿意包容其质量瑕疵,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雪糕价格回归理性的期待。
  由此看来,小布丁这次意外受关注,体现了民众对监管的一些看法。民众心里有一杆秤,称得出问题的轻重,将性质和危害大相径庭的问题相提并论,反而容易掩盖更值得关注的大问题。当然,小问题也不应放过,只是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利于突出重点。因此对于细菌含量超标这类危害到健康的大问题,理当用更严肃的口气加以通报,不应混同于蛋白含量偏低这类问题。此外,在雪糕价格广受社会质疑的背景下,对雪糕市场的监管,当然不应让价格问题成为缺项。
  小布丁意外成为不合格产品中的“网红”,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反映。读懂民众看待雪糕产品的独特视角和特别感受,利于更新雪糕监管的方式与内容,使雪糕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亲民的价格,在酷热难耐的当前,为民众守护好健康的雪糕市场带来的一份清凉。□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