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税务:留抵退税“加速度”攻坚克难“排头兵”
  3月初,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安徽全省税务系统成立留抵退税工作专班。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的“窗口期”,正好赶上了多地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提速,再提速!在这场没有硝烟、没有退路的留抵退税战场上,有一群攻坚克难排头兵,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担当,让汗水在退税减税一线挥洒,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稳落细添上靓丽底色。
  A乘风破浪千里路 “老兵”不退凌云志
  一部《儒林外史》,百年文坛佳话。在千年古县全椒,距离吴敬梓纪念馆不到500米的襄河税务分局,有着这样一群税务银发“老兵”,他们举旗奋进,行而不辍,在退税减税这场税务“重头戏”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已经58岁的李广胜白天坚守工作岗位,夜间照顾住院的95岁老母亲,分局让他调休,他摆手说:“作为老党员,退休前,遇到退税减税这样的大事,我可不能掉队,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
  袁传芳,个子小、身子弱,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一次下户辅导企业的过程中,由于偏头痛突然发作,坐在地上迟迟站不起来,她谢绝企业送她回去休息的好意。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稍稍缓解后,她忍着疼痛继续到下一家企业开展业务辅导。
  “听党话,跟党走。”怀揣铮铮誓言的他们,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视力急剧下降的王立生,原本只能从事些后勤工作,在“大考”面前,他主动请缨,要求担任退税政策宣讲员,先后辅导122户企业成功申请到退税款。看似普通的成绩,对王立生而言却要付出超过常人5倍、甚至10倍的努力。
  分局重奉献,更重传承。滁州和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微利企业,在提交了16.15万元的退税申请后,负责审核的年轻税务干部张茹对企业进项税额的准确性产生疑惑,便带着问题请教自己的师傅刘庆兵。在师傅的指导下,张茹逐月分析企业申报数据,最终发现企业多抵扣进项税额6800元。师徒两人多次跟企业沟通,辅导纳税人对去年3月份以来的申报表进行更正,最终帮助企业准确申报,避免了纳税信用等级降级的风险。在退税减税工作中,仅刘庆兵和张茹这对师徒组合就为268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875万元。
  正是这样一支身处基层的银发先锋队,他们乘风破浪、迎难而上,才能迅速推进远程视频连线辅导、留抵退税抽样复盘、网格包保2小时快速反应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举措落地。
  B税收征途路漫漫 “菁”准无误守门人
  今年3月,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的“窗口期”,正好赶上了铜陵市义安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张菁瑶临危受命,被区局任命为税费政策组组长。在和单位其他12名青年党员商量后,张菁瑶主动向局领导请缨,牵头组建留抵退税政策宣传突击队,认真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工作。
  在防疫最吃紧的阶段,突击队集体住进了区局。虽然每天忙于政策摸底和宣传辅导很辛苦,但解决问题的过程总能让张菁瑶找到乐趣。在领导的支持下,她成功开设“菁”彩小课堂,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和纳税人线上见了面。
  4月,义安区新冠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留抵退税也迎来了真正的“大考”。张菁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整理出了落实留抵退税的“三套清单”:第一套是“学习清单”。张菁瑶梳理总结了40余份留抵退税相关工作文件,并整理成册,一条一条熟悉和掌握;第二套是“需求清单”。针对纳税人的问题和需求,张菁瑶通过建立清单、对表销号,无一遗漏地协调好、解决好;第三套是“落实清单”。张菁瑶将事项来源、任务内容、布置过程、办结时限和完成小结及时记录,利用休息时间总结、反思和提炼。
  5月底,辖区一家半导体企业申请了1.1亿元的增量留抵退税。这笔退税款数额大,占当时全区留抵退税总量的一半,区政府关注度高,对纳税人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在向局领导请示后,该企业被列为重点审核对象,张菁瑶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退前预审,通过一户式2.0查询,一项项地核实发票进销、数据赋能等情况。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前往企业实地查看,逐项排除退税风险疑点。在企业提交申请后,团队全程提速事中审核,只用了2天时间,公司的1.1亿元退税便到账了。
  在心里播种,人生才不会荒芜。在退税减税工作中,张菁瑶尽其所能,将留抵退税政策的种子撒在了铜都大地上。
  C“庐”火纯青把好关 向“阳”奔跑加好速
  “17个人,3000户企业,30亿退税款。”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52岁的团队,用3个月时间交出的“硬核”成绩单,他们来自合肥市庐阳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三股。
  税源管理三股承担退税审核、注销审核、土增清算、出口函调等工作。在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大考中,他们将留抵退税作为工作“重头戏”,统筹“快和稳”,协调“大和小”,兼顾“进与退”,用实干书写优秀答卷,用行动彰显家国情怀。
  军旅出身的股长孔令鹏,是一个出了名的急性子。为了让纳税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政策红利,他立下“军令状”,所有的初审、复审和复杂问题的交叉审核,必须在当天完成!
  合肥轨道交通集团承担着全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重任。今年6月,企业申请退还留抵税款18.69亿元,金额之大,能否退付,企业忧心忡忡。得知情况后,孔令鹏也犯了愁,他知道区财政的困难,更知道这笔退税款的分量。带着这份担心,他和同事们一起,梳理进销项数据,分析疫情影响,主动向上汇报。经过多方协调,18.69亿元的税款如期退到企业账上。
  与此同时,合肥皖琦机械有限公司也收到了169元的退税款,企业财务吴铭开心地说:“没想到100多块钱,也能让税务部门如此重视。”原来,皖琦机械一开始申请退税时,因为开户银行信息变更,退税款没能顺利到账。吴铭觉得退税金额太小,又怕业务办理麻烦,索性就想放弃退税。副股长王亚松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联系吴铭,辅导他在电子税务局更新了三方协议,第二天退税款就顺利到账了。
  18.69亿元和169元,无论金额大小,服务标准始终如一。在这支队伍里,既有即将退休的60后,也有经验丰富的70后,更有年轻有拼劲的80后、90后。在家里,他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样样牵挂心头;在单位,他们作为业务骨干、岗位能手,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守。在进与退之间,他们奉献着税务人的汗水和智慧,彰显着为税兴税的情怀与担当。
  D愿有“税”月可回首 且以恒心向未来
  今年3月底,疫情突如其来,淮南按下了“暂停键”。作为一名党员,淮南市税务局货物劳务税科孔德恒在做好留抵退税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坚守在防疫执勤的第一线。4月初的一个深夜,他刚结束一天的执勤工作,接到了淮河电力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电话:“您好,请问是孔老师吗?我有急事要拜托您……”原来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停滞,工资发不出、贷款利息还不上,1.26亿的留抵退税款成为企业恢复生产的关键。孔德恒立即赶回单位,远程辅导其通过电子税务局完成纳税申报和留抵退税申请。第二天下午,孔德恒再次接到了对方的电话:“孔老师,太感谢您了,我们的1.26亿已经到账了!”从对方激动的话语中,孔德恒也真实感受到那份喜悦。
  “真没想到十几亿的税款,申请后的第二天就到账了,税务局的工作效率真是太给力了!”这是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后,孔德恒按照留抵退税专班的部署,带领全市42名骨干组建党员智囊团。为保证“早退、快退、退稳、退准”,他创新制定了“3个3工作法”:事前预审划型、预审行业、预审金额;事中跟进退税资源、跟进退税环节、跟进退税进度;事后问满意、问服务、问建议。做到退税清册明晰、流程畅通、防控有效,大大提升了退税工作质效。6月初,税务部门成功运用这套工作法,完成了中安联合11.27亿元留抵税额的无缝审核退税,也就有了上面那条朋友圈。从这条朋友圈可以看到纳税人对税务工作的认可,也坚定了税务部门努力的方向。
  回望七年“税”月,孔德恒虽吃了一些苦,但更多的是回甘。他表示,今后将继续以这片“恒”心书写无怨无悔的“税”月青春。(下转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