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4版
发布日期:
跟进监督破解跨界水污染治理难题
  “山色苍茫水四周,千树万郭抱斜晖;疏林黄叶双柑熟,浅水芦花一雁飞。”这是清嘉庆年间,怀远籍大诗人许所望对其家乡北淝河下游沿岸景致的生动描绘。北淝河,古称夏水、泓水、陂水,又称北淝水、北淮水,滥觞于河南商丘,一路流向东南,经皖境亳州、涡阳、蒙城、濉溪、怀远等县域,于今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注入淮河。作为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北淝河两岸人口密集、工农业聚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承仰其鼻息,须臾不敢僭越。然而,一段时间里,与蚌埠市淮上区毗邻的某县经济开发区(下称“经开区”)一侧的沟渠布满垃圾,水体黑臭,该处污水最终流入北淝河淮上区段,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当地群众反映强烈。在检察机关的持续跟进监督之下,涉案沟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公共利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2022年3月,由蚌埠市淮上区检察院办理的这起督促治理北淝河跨界水污染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评为检察公益诉讼“回头看”跟进监督典型案例。
  人大代表提供跨界水污染线索
  这起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最初来源于当地人大代表所提出的建议。
  2020年7月13日,蚌埠市淮上区人大常委会将区人大代表关于“加强北淝河跨界水污染整治公益诉讼保护的意见”,向淮上区检察院进行了交办。该交办函称,北淝河流经淮上区主要粮食产区、是淮上区农业灌溉主要水源。淮上区农业发达,农田灌溉四通八达,同时水污染也容易扩散影响更大范围,尤其是跨界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建议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破解河流生态治理难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交办意见,淮上区检察院立即行动,依托“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联合河长办采用无人机等方式核查,发现北淝河上游与淮上区梅桥镇接壤的某县经开区堆放了800余吨垃圾,产生的黑臭水体通过梅桥二号沟,流入北淝河淮上区段。经检测,该涉案水体氨氮15.5mg/L,氧化还原电位-202mv,化学需氧量281.33mg/L,属劣Ⅴ类水。
  鉴于污染源与损害地分别为某县经开区和淮上区,属于跨区域污染,2020年10月16日,淮上区检察院向蚌埠市检察院请示指定管辖。在省检察院的指导和协调下,蚌埠市检察院将该案交由下游损害结果地的淮上区检察院管辖,并成立了由分管副检察长为组长的专案组指导办案。
  2020年10月29日,淮上区检察院对此污染案正式立案。经调查查明,某县经开区管委会具有环境治理、监管等法定职责,但园区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11月2日,淮上区检察院向某县经开区管委会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职责,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清理垃圾,疏通沟渠,同时加强宣传,建立园区垃圾收集处理长效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乱倒垃圾的行为。
  “回头看”发现整改不到位
  接到检察建议后,某县经开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2020年12月4日,某县经开区管委会回复淮上区检察院称,检察建议书所列问题均得到有效整改,达到预期工作目标。
  记者了解到,该检察建议回复函主要讲了两点:一是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多措并举通过大力整治,解决水质问题,达到雨水正常排放标准。同时在提升巩固上下硬功夫,不断完善硬件配套,切实加强监管处置,源头控制,保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二是将加大宣传、设置警示标牌;委托第三方,定时收集处理所产生的垃圾,保持干净整洁;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疏通沟渠,将沟渠内漂浮垃圾及时处理,保持水质及感官。
  此后,淮上区检察院对此回复意见进行了初步核实,确认原先堆放的800余吨垃圾已清理完毕。为持续跟进监督整改情况,2021年1至2月间,淮上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办案人员又多次前往案发地及周边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勘验及走访群众,发现案发地路边仍有成片垃圾,沿路沟渠岸边尤其水体也还充满着垃圾,水体气味刺鼻。
  同年3月,蚌埠市及淮上区两级检察院联合开展了一次公益诉讼“回头看”,发现堆放的大量垃圾清理后虽无新增垃圾,但沟渠却未有效治理,水体仍然浑浊。为查明案发地水污染治理状况,蚌埠市检察院与蚌埠市生态环境局公益诉讼联合检测实验室派员深入现场调查取样,专业检测人员围绕黑臭水体等水污染各项指标对水质进行检测,以掌握水体的浊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及黑臭水体认定等信息。经检测,该水体氨氮超标近8倍,仍属黑臭水体。
  很显然,某县经开区还存在着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等问题,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被侵害状态,需要继续监督。2021年4月13日,经蚌埠市检察院批准并商蚌埠市中级法院,淮上区检察院依法向蚌埠市淮上区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强调目前各种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各种污染行为仍存在和持续发生,被告未能依法全部履行职责,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处于受侵害状态,遂请求判令某县经开区管委会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清理涉案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污染。
  提起诉讼促使依法全面履职
  2021年6月17日,蚌埠市淮上区法院开庭审理此起行政公益诉讼案,淮上区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派员出庭,提出诉讼请求,阐述事实和理由,并出示检察建议发送前后的现场照片、视频、检察建议书、回复等证据。
  淮上区人大常委会对此案的开庭审理也非常关注,专门由区人大常委会一名副主任带队,邀请当初提出建议的16名区人大代表一起旁听了此案的庭审。代表们对检察机关案件化办理代表建议,以诉讼形式推动跨流域水污染问题治理表示赞许。
  一审开庭后,某县政府及其经开区管委会多次邀请检察机关会商整改措施。经过会商,该经开区管委会进一步细化了整治方案,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加快推进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租赁日处理0.5万吨的应急污水处理设备,处置管网残留污水60余万吨。同时治理沟渠2.1公里,改造管网15公里,对67家涉水企业排查整治,以确保园区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此外,该经开区管委会还委托第三方收集处理废弃物,全面整治涉案沟渠,并设置警示牌、隔离网,消除垃圾乱倒等污染风险。经整改,涉案沟渠水质符合地表Ⅳ类水标准。
  鉴于某县经开区管委会已依法全面履职,公益保护目的得到实现,经淮上区检察院建议,2021年8月20日,淮上区法院裁定本案终结诉讼。
  “经过环保部门的持续监测,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这个开发区入北淝河排水口的水质均为达标。”蚌埠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于永超告诉记者,该案终结诉讼后,淮上区检察院对整改状况继续保持着密切关注,经常对接当地环保部门,了解实时的监测数据。此外,某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后运行良好,能基本满足处理污水需求。现正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预计明年6月将投入运行,运行后就能彻底解决经开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吴贻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