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4版
发布日期:
人大代表建议案件化办理的一次成功尝试
  蚌埠市淮上区检察院办理的这起案件是我省首例跨区域污染异地管辖行政公益诉讼案,其之所以能被最高检评为公益诉讼“回头看”跟进监督典型案例,我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跨区域水污染治理难题。水污染成因一般都比较复杂,并且由于存在环境污染行为和损害结果跨行政区划情况,所以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以至于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为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蚌埠市检察院指定处于河流下游、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淮上区检察院管辖,督促位于河流上游、污染主要来源地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整改,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当地检察机关办案中并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多方沟通协作,依托“河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运用无人机、公益诉讼联合实验室等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取证和跟进监督等工作,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促进了监督的精准性。
  “回头看”发现涉案问题未全面整治,即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整改合格、公益诉讼目的实现后,又建议法院终结诉讼,被法院采纳,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益诉讼监督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较好地实现了法律监督与人大监督的有机衔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在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安全有了新的更高需求。当地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多次反映群众的呼声,体现了很强的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淮上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们的建议转交给检察机关办理,这既是对检察机关的信任,也是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定当不辱使命,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将代表建议予以案件化办理,以法治手段来解决公益环保问题以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无缝对接”,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有机衔接,无疑将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有更广阔的前景,展现出更大的作为。
  三是对办理同类案件具有示范意义。该案的办理过程,充分显示出检察机关的一体化优势。省检察院在指导代表建议案件化办理、管辖协调以及案例总结提炼等方面,始终督促跟进。蚌埠市检察院在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等方面全程指导,有效解决了异地管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难、起诉难等问题。淮上区检察院处于办案一线,以求极致的精神,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协调,持续跟踪,一把监督尺子量到底,保证了办案质量,取得了预期监督效果。该案为全省检察机关同类案件的办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受到当地党委、人大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亦非意料之外。
  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