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暑期实践不该成为“盖章游戏”
  进入暑假后,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开始为此“焦虑”——担心孩子完不成社会实践,又怕参与了没收获。有的甚至不惜找关系、掷千金,热衷于“收集”盖章,“帮”孩子走过场,让暑期社会实践变了味。(7月18日《长沙晚报》)
  暑假时间漫长,正是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好时机。可由于暑期实践不仅是学生、家长自发的行动,更是不少学校规定的任务,有些家长为了完成任务,亲自下场把暑期实践变成了家长作业,还有些通过各种“渠道”帮孩子盖章了事。暑期实践一旦异化为家长作业和盖章游戏,就走上了追求形式、舍弃内容的本末倒置之路。
  暑假是难得的孩子开展社会实践的好时机,通过暑期实践不仅能让孩子们对社会生活有更直接的了解,也能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是把他们从电视、网游前拉开的有效手段,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养成,可谓一举多得。
  但暑期实践功效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各项实践都是孩子亲力亲为,而非家长代劳或只是在暑期实践表上盖个戳。家长包办、盖章了事看似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但却让他们失去了宝贵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广大家长一定要认清学校要求学生参与暑期实践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在这项活动中经过历练收获成长,要知道温室里的花朵难经受真正的风雨,被家长人为隔绝在社会实践之外的孩子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在进行暑期实践考核时恐怕也要改进方式方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方式,自然容易催生家长代劳和盖章了事的怪象。如除了有完成相关暑期实践的盖章证明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或在课堂上分享实践经验,如此一来家长想代劳恐怕也要考虑下孩子能否完成暑期实践后的开学作业。当然,学校在安排暑期实践项目时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不布置难度过高的项目,更不要在考核时传递实践项目难度越高越好的导向,这些都可能导致暑期实践变味。
  暑期实践不是和他人比,更不是做给别人看,高质量参与、完成一项社会实践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本人。广大家长还是应该把暑期实践的机会还给孩子,少做些家长作业与盖章游戏,因为今天所谓的少许“捷径”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弯路”来还,家长不可不察。
  夏熊飞/文沈海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