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7月24日,进入大暑节气后的第二天,全省共有6个气象站点达到高温标准,均在皖南。气象部门预计,26日起高温范围自南向北逐渐扩大,强度增强,淮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南将出现36℃~38℃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1℃。
24日一大早,中央气象台就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预报显示,此轮高温天气过程将波及中国20多个省区市,在多地都可持续一周以上。据气象专家介绍,新一轮高温过程可谓“全能型选手”,不仅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也更强。
记者注意到,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警核心区在福建、浙江一带,安徽并不在预警区域内。24日傍晚,记者查询安徽省气象台数据发现,当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都超过30℃,截至16时共有6个气象站点达到高温标准(达到或超过35℃),分别是池州、石台、绩溪、歙县、青阳、黄山站点。
据了解,25日以后,随着副热带高压系统加强并北抬,高温天气向长江以北地区发展蔓延,强度增强,安徽也将加入高温核心区。
省气象台昨日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淮河以南无明显降水过程,沿淮淮北25日至28日有较明显降水过程。25日大别山区局部和江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5℃~37℃;26日起高温范围自南向北逐渐扩大,强度增强,淮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南将出现36℃~38℃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1℃。
气象部门提醒,25日至28日沿淮淮北有明显降水过程,需关注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6日起沿淮淮河以南的持续高温天气将对人体健康、能源供应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需关注淮河以南旱情发展。朱顺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