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华文明究竟发源于何时何地?文明的长河又是如何流淌的?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7月25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发现安徽”大型融媒体报道将拉开序幕,首站走进含山凌家滩遗址,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20年来,这项工程持续勾勒和描绘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壮阔图景,让人民群众切实了解到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如何走到今天。
记者了解到,安徽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含山凌家滩遗址和蚌埠禹会村遗址都已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此外,我省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遗址,还有蚌埠双墩遗址、潜山薛家岗遗址和怀宁孙家城遗址等。
为了讲好安徽文化故事,展示安徽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决定启动“发现安徽”大型融媒体报道,将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沉浸式探访遗址的发现、发掘、保护过程,并邀请专家讲述遗址背后的故事和重要价值。
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古遗址,它对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标志性意义。7月25日上午10时30分,“发现安徽”大型融媒体报道团队将走进凌家滩遗址。届时,大皖新闻、新安晚报视频号、安徽网抖音号、大皖视频快手号等网络平台将同步直播。
张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