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广春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国养宠(猫狗)人达6294万,全国城镇犬猫数量达到10084万只。这两年,有宠物救助志愿者发现,救助点的流浪猫狗数量增加了,其中不少是被主人弃养的。近日,多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弃养宠物行为不但不道德,而且会给社会增添负担。建议加强相关立法,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发挥社会自治组织的作用,让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守护宠物生命安全。(7月25日《法治日报》)
饲养宠物,本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弃养宠物,面临的争议真多。一来,随着养宠家庭和宠物数量的快速增长,弃养宠物的现象明显增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流浪动物的数量出现了快速攀升的势头;二来,弃养宠物带来的社会危害,在城市小区越来越严重,且存在难以控制、配套管理措施不易操作、成本较高等特征,特别是被遗弃宠物伤害儿童、清理粪便难、凄惨叫声影响居民休息等,对良好的人居环境造成了破坏。
弃养宠物与流浪动物,是同一个问题。即弃养宠物的多了,流浪动物自然就多了。弃养宠物,无非是饲养者觉得饲养成本高了、付出的时间多了、没有精力应付了,或者是宠物生病了等实际情况。由于缺乏弃养宠物的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即使有规定,也存在操作执行上的难度,尤其是领养和弃养宠物没有形成约定,随意弃养就不奇怪了。
对弃养宠物形成的社会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代俊峰建议,应加强对家养猫狗的管理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引入芯片技术,将监护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导入芯片,将遗弃宠物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代俊峰的建议要得到响应,需要对弃养宠物行为广泛关注,也需要集思广益。对弃养宠物广泛关注,才会有具体处理办法和方案。推动文明养宠,也应加强文明管理。
当下,社区可以尝试将加强宠物管理纳入居民小区自治范围。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守则,对弃养宠物居民提出相应的约束性要求。其中,应做好饲养宠物的登记、调查工作,为弃养宠物做管理准备。应对饲养者加强契约意识教育,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确保宠物不扰民、不破坏小区环境等;对不愿意饲养宠物的,应督促做好转让交接事宜;对擅自弃养宠物的行为予以严肃教育。
将遗弃宠物行为纳入征信系统需要较长的过程,有关方面也可以通过地方立法试点,对遗弃宠物行为提出处罚规定。据悉,今年3月1日起,湖北正式施行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修订)》中规定,禁止遗弃饲养的犬、猫。遗弃饲养犬只的,由养犬登记机关收容犬只,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这样的地方规定对擅自遗弃宠物有一定作用。但追踪遗弃行为,制止或杜绝遗弃宠物,还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