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阜阳:“百亿粮仓”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亩均单产882.89公斤!听到这个结果,当时很多人都很惊喜,再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近日,在阜阳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杨庆芳回忆起一个月前小麦高产攻关实打验收现场情景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在他眼里,阜阳作为闻名全国的“百亿江淮粮仓”,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连续四年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
  近日,一场以“粮食安全”为主题、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参加的大会在阜阳召开。“努力在保障粮食安全各环节上当标兵、走在前,切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会议明确,阜阳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指示精神,狠抓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阜阳近年来不断加大良种培育,特别是小麦良种培育,并取得很好成效。
  6月2日,在阜阳市颍泉区安徽新世纪种业育种基地“烟农999”高产示范田,农业专家在这里进行小麦高产攻关实打验收,结果显示:3.555亩小麦亩均单产882.89公斤,连续第四年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阜阳市全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市753.7万亩小麦总体表现为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齐增”,面积、产量“双提升”。其中,此次刷新全省单产纪录的“烟农999”,在阜阳种植面积有145万亩左右。
  守住粮食播种面积1450万亩底线
  阜阳市粮食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4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多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从2008年以来,阜阳粮食产量有12年超过百亿斤。”杨庆芳说,阜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介绍,阜阳市提出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持续做大做强种业“阜阳芯”,到2025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0个,其中具有突破性新品种2个。培育良种并在更大范围种植对粮食生产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守住粮食播种面积1450万亩的底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阜阳市将严格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保耕地数量、提耕地质量、管耕地用途、挖耕地潜力,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围绕种好粮抓好“大户带小户”
  据了解,2021年阜阳市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78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7万个、家庭农场2.66万家,总数均居全省首位。今后,阜阳市将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联合体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粮食生产内生动力、发展活力。
  同时,围绕种好粮,突出抓好“大户带小户”。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打造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广好淙祥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带动和服务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能力,让种粮事业后继有人。
  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采访中,阜阳市农业农村一线工作人员均认为,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和闻名全国的“百亿江淮粮仓”,阜阳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使命。
  在确保粮食生产“四增”(增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效益)的基础上,阜阳市提出确保今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1450万亩、总产量不低于106亿斤,在全省粮食安全考核中勇争第一;“十四五”期间,要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年产量保持在100亿斤以上。
  下一步,阜阳将坚持走种植品牌粮食之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百亿江淮粮仓”地位,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王振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