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每日优鲜“解散”了?多地已无法下单
记者调查发现,其在合肥的多个前置仓和智慧菜场数月前已关闭
  沉寂已久的生鲜电商又起波澜,这一次是每日优鲜。先是配送时间由最快30分钟极速达转为次日达,后又传出“解散”“裁员”的消息,紧接着每日优鲜APP在多地已无法下单。事实上,每日优鲜的业务变动数月前在合肥市场上已有所体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合肥的多个前置仓今年3月份左右都已经关闭。与此同时,每日优鲜旗下的优鲜菜场——合肥朝霞菜市场,也在同期关闭。
  现状APP在多地已无法下单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被传“原地解散”,消息一出让行业震惊。7月28日晚间,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媒体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刚回应完解散传闻,隔天每日优鲜又陷入了困境,多地每日优鲜APP已无法下单。
  7月29日上午,记者登录每日优鲜APP,发现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合肥等多地已无法下单。虽然APP上仍显示有商品最快次日达,但点击多个产品下单时却发现,所购商品在当前地址无货。
  此外,在其APP上的客服工作时间内,页面却显示暂无客服在线。当天,记者多次拨打每日优鲜北京总部热线也无人接听。
  调查合肥多个前置仓已关闭
  2015年,每日优鲜以其首创的前置仓模式为行业熟知。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业务在全国16个城市已经设置625个前置仓,其中也包括合肥。
  王强(化名)是合肥每日优鲜前置仓的一位前店长。他告诉记者,自己此前负责的那家门店入驻合肥有四五年了,今年3月份左右,他接到公司的通知,称业务调整需要闭店。“合肥有七家店是同期开的,接到通知也都关掉了。”对于闭店他感到很遗憾。
  记者了解到,所谓前置仓,指的是将仓库从城市远郊,搬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既能存储也能配送,辐射周边三公里,从而实现快速送货上门。
  王强告诉记者,当时他听到的说法是,省外别的城市前置仓不盈利,“其实我们的利润还不错,夏天单数多,冬天少一些,但每单消费一般也能达到70元。”在王强看来,虽然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不做店面零售,都是配送服务,但这不意味着运营成本就会低。像合肥这边,选择的都是临街店铺,租金成本也很高,再加上物流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客户,但对于闭店的决定,他也表示了理解。
  目前,在天眼查上,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肥多个分公司,都处在注销状态。
  体验因配送快曾受顾客青睐
  王强提到的闭店时间,得到了刘女士的证实,她在每日优鲜前置仓有过多次消费记录。因为送达时间快以及经常可以领到“100减50”的优惠券,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她经常在每日优鲜(宝塔店)等店下单,购买生鲜等物品。
  “我的最后一单是今年2月底下的,之后这个门店就再没有出现在相关平台了。”记者在刘女士提供的消费记录上看到,在某在线外卖交易平台上,每日优鲜的相关门店显示已休息。
  张女士也曾是每日优鲜的消费群体。她告诉记者,每日优鲜的极速达服务用户体验不错,但是品类有限,偶尔会有“新鲜货”。
  “我在上面下单过鲜花,比花店便宜多了,但不是每次都有。”张女士告诉记者,生鲜产品的品类就那些,在她看来,用户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实际有消费意愿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就我来说,很着急的东西才会在上面买,一般的生活必需品,我会考虑通过其他电商渠道购买。”
  探访智慧菜场也已经关闭
  记者了解到,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服务在合肥也有体现。2021年3月26日,每日优鲜宣布,将不再只限于做自营生鲜电商,要打造成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为社区零售板块的商超、菜场和小店进行数字化赋能。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7月18日,每日优鲜旗下优鲜菜场新店——合肥朝霞菜市场正式开业。据了解,朝霞菜市场位于合肥市经开区芙蓉路,朝霞菜市场按照星级示范菜市场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容纳商户3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优鲜作为菜场管理运营方,引入放心市场管理标准,力图打造经开区“标杆菜市场”,并通过对市场硬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及数字化升级,为周边居民提供安全、公平、舒适的购物体验,进一步助力民生服务升级。
  记者近日来到朝霞菜市场进行探访,发现该菜市场已经大门紧锁,里面的摊位也都搬空。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菜市场开过一段时间,在今年三四月份关掉的。“里面的菜一开始还行,后来听说是交不起房租了。”随后,记者从菜市场所在的朝霞居委会了解到,关门的主要原因或是管理不善导致亏本。据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区域也在重新招商中。
  分析前置仓困局暂时无解
  每日优鲜今日的困局到底是什么?前置仓或许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合肥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前置仓模式进入生鲜电商领域,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对该类商品有即时需求的用户,但由此带来的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云掌财经总编辑张明看来,每日优鲜以前置仓即时零售起家,然而,几年实践下来发现,生鲜电商最大的成本恰恰来自前置仓。
  据券商研报数据,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为10-13元/单,单位履约成本高于传统中心仓电商(7-8元/单)、社区团购(9-11元/单)、平台型电商(5-7元/单)。每日优鲜的平均客单价为94.6元,行业最高,履约费用率达到了25.7%,由此而来的履约利润率(毛利率减去履约费用率)也高于行业主要参与者的平均水平。
  生鲜销售的毛利率通常只有不到20%,想要继续降低履约费用率,提高客单价虽是一条有效路径,但并不容易,并且,配送人工成本正在持续上涨。在他看来,前置仓困局依旧无解。
  未来收缩战线是很实际的选择
  张明表示,生鲜消费是刚需,且市场空间依然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生鲜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5万亿元。尽管“前途”光明,但摆在生鲜电商平台面前的盈利压力也很现实。
  在他看来,对生鲜电商平台来说,收缩战线是很实际的选择。无论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还是美团优选、京喜拼拼、兴盛优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关闭亏损较多的城市站点,转而将资源更多地投放到核心市场。
  “长远来看,生鲜电商向市场如何交代并不是最重要的事。现阶段生鲜电商要回答的终极命题是——如何活下去,如何尽可能有质量地活下去。”张明说,提高客单价降低履约费用率、提升毛利率增强盈利能力、提高订单密度加强规模效应、提升商品品质换来更高复购,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几个,明晃晃地摆在生鲜电商面前。
  杨睿鑫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