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危房鉴定帮扶”暑期实践团队前往六安市金寨县开展危房鉴定活动。1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团队30多名成员共排查自建房1700多间,同时向当地基层干部与广大群众普及房屋安全知识。
白天测数据晚上进行建模评估
“因为我们是安徽建筑大学的学生,对房屋比较关注,而且前段时间看到湖南长沙发生了4·29自建房倒塌事故,就决定将本次暑期实践的主题定为房屋安全。”团队成员孟佳宝说。
确定主题后,团队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房屋条件及天气原因后确定了本次实践的地点:六安市金寨县。“第一,金寨离合肥不远,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第二,当地老房子比较多。第三,当地多山且常有暴雨,房屋容易有安全问题。”孟佳宝告诉记者。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团队算上指导老师一共有三十余人共赴金寨县。为了保质保量并高效率完成工作,团队分成了“1位老师+3到4位同学”的小组,对各自负责的区域开展鉴定工作。
排查工作听上去简单,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则需要耐心和细心。“从前期社区提交的报告上看,这些房子都有一些问题,很多搭建得比较随意。有的厨房搭几个木架子,就直接生火做饭了。”孟佳宝介绍,当地的乡镇自建房大多是平房,而这些房子建筑时间也很早,一般是1980年以前的。
排查时,各队伍要先确定住户是否是房屋所有者,在得到村民允许后再进入房屋内部进行数据测量。“以多层为例,我们会测每个房间的尺寸、门窗距地的高度、楼梯的尺寸和阳台的尺寸等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屋,孟佳宝表示,在具体判断房屋安全等级时也有着不同的标准。“一、二层的房屋主要是依据《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三层以上就采用《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来评判。”
白天测数据,晚上还要对房屋进行建模和评估,三十余人的团队针对各自负责的区域一户一户摸排调研,共进行了三轮的排查。
积极向居民科普房屋安全知识
除了开展危房鉴定,普及房屋安全知识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开始我们打算在社区宣讲的,但是这里老年人居多,而且当地山多,他们下山也不方便,宣讲效果就不明显。”孟佳宝说,大家意识到在社区宣讲是不现实的,只能改变策略利用测量数据的间隙尽可能向居民科普房屋安全知识。
“我们测量数据是分工分步骤进行的,一部分人画图测数据,一部分人打回弹,一部分人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看房屋倾斜角等数据。”各小队的成员互相配合,先完成自己工作的就去向住户科普房屋安全知识,同时也向居民了解当地情况。实践证明,这样的科普方式是居民们喜闻乐见的,“有的居民很客气,拿水果、黄瓜给我们吃。”
除此以外,孟佳宝还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次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学的知识很有用,尤其是使用实验中用的仪器、软件处理数据的时候。”孟佳宝告诉记者,他已经成功考上了本校土木工程类的研究生,将继续在这一领域深造。当记者问及项目结束后是否还会继续关注金寨县的房屋安全问题时,孟佳宝表示会持续关注。
据介绍,当前正值我省推进自建房隐患排查治理的关键期,目前“传承红色基因,危房鉴定帮扶”暑期实践团队的实地考察工作已经完成,队员们正在撰写金寨县自建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后续会提交给金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康世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