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开路搭桥 拓宽农产品销路
  今年7月,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星火燎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六安市金寨县各机关单位、村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实践活动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7位同学却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设计出了“红+绿”的完整旅游线路,还深入当地调研,用多种方式帮助宣传当地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
  将专业优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吴冬是安庆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也是“星火燎原”暑期实践团的队长。聊起这次实践经历,她如数家珍。团队中有6人是旅游管理专业,还有1人是地理科学专业,为了发挥专业优势,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几个人很快确定了实践的大方向之一:旅游。将其与乡村振兴结合则是联想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金寨县作为人社部的定点帮扶单位,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众人便将其作为本次实践的目的地,为此吴冬还专门找了一位家在金寨县的同学加入团队。
  经过几番研究,茯苓产业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红+绿”旅游线路,即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初步呈现。了解茯苓产业并推广相关产品的想法也在进一步与当地一家中医药企业董事长赵建明沟通后逐步成形。“他们其实已经在研发了,有茯苓香、茯苓面膜、茯苓饼干,如果大批量生产,对当地兴农也是有帮助的。”吴冬说,在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中,团队和该企业不谋而合地想到后续公司可以选择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相关中药材功能产品的售卖,并且打算请进行相关中药材种植的村民参与,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
  在走访当地村民的过程中,吴冬等人了解到当地村民对发展旅游业的迫切心理。尽管当地红色资源众多,却没有带来经济收入大幅提高。团队为金寨县的红色资源深深震撼,决定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建议。结合金寨景区景点分散的特点,以及开发方式吸引力不足的现状和大多数村民选择出去务工的客观条件,吴冬一行人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提出要根据场地、景观进行合理设计,突出当地特色。金寨县依山傍水有“天然氧吧”的美称,当地住户可以创造“旅游+养生”的新模式。
  为了坐公交,团队成员们每天都要在6点左右起床,自带面包当午饭,还要克服因山路崎岖带来的晕车、呕吐等困难。与此同时,在艰苦条件下,团队的一个个想法却在数不清的辗转走访、参观、调研中逐步落地实现。
  实践活动结束但助农脚步不停
  在金寨县考察的最后两天,团队一行人还联系上了金寨县红星社区进行宣讲,介绍了当初这个苏维埃小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还在开顺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中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甚至还担任志愿者参与到当天下午村里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在入户走访时,他们还特意前往县城购买新鲜的水果、粮油,看望金寨县开顺村的部分农户。
  金寨之行就在团队成员和当地居民的欢笑声中圆满画上句号。目前已经回到家中的7位同学依然没停止助农的脚步,正在为红色旅游宣传和直播带货计划的执行尽一份力量。目前,团队已为金寨县注册旅游宣传公众号,不久后将发布相关推文,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而直播带货、售卖茯苓产品的筹备工作也在进行中。“他们马上就要开始招募,会鼓励村民报名,对他们进行培训。”而带货的主播田老师,也是在团队鼓励下参与带货的。
  “理想状态是一直继续下去,我们要把这个旅游宣传的公众号运营好,并且还会教他们怎么运营账号,预计等到10月份,我们再把账号移交给村里的负责人”。吴冬说。康世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