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4版
发布日期: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马鞍山:以生动检察实践守护好长三角“白菜心”
  (上接AI01版)
  短短3个月,时间层面留下印记的背后,体现的是检察机关善于沟通、精于研判、勇于担当的风范。马鞍山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余建平告诉记者:“‘快’的背后是做了很多‘细’的工作,跨区域协调芜湖海事局同意涉案船舶停靠整改,争取港航、生态环境、船舶质检多部门协作,这些都是能动履职的结果。”
  在检察机关的不懈努力下,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内尖担沟、昭明沟这些曾经人人避而远之的“龙须沟”告别黑臭,并长治久清;马钢公司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工程效果完成联合评估,形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闭环……目前,总长23公里的马鞍山长江段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薛家洼生态园同滨江湿地公园、采石矶风景区一起,成了当地百姓亲水观光的城市生态园。
  “罚”和“补”一个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市考察时强调,实施长江10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马鞍山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确保退捕渔民上岸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长江禁捕,检察机关自然不会缺位,打击非法捕捞与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以修复渔业生态是其中两种重要的履职手段。
  2020年4月上旬以来,袁某某多次在马鞍山市花山区人头矶附近长江水域利用渔具地笼进行捕捞。7月7日凌晨,正在进行捕捞的袁某某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现场缴获渔具地笼8条、渔获物9.014千克。经鉴定,公安机关现场查获的8条密眼网(地笼)是禁止使用的渔具;袁某某实施捕捞的人头矶附近长江水域为禁渔区。
  10月27日,花山区检察院就袁某某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请求判令袁某某支付本案鉴定费用500元,在案发地流域购买并放流鲫、鲤或其他长江流域常见本土鱼类幼苗96.6千克(约20万尾),或以劳务代偿方式修复被破坏的渔业资源,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道歉。同年12月7日,花山区法院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被告人袁某某拘役4个月,宣告缓刑4个月;对花山区检察院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全部予以支持。
  2022年7月21日,花山区检察院检察长宋斌给记者发来一个短视频,记述的是今年4月27日检察公益诉讼长江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基地揭牌暨增殖放流活动的场景。
  当天上午的薛家洼晴空万里,江风拂面,现场热闹非凡。“我宣布,马鞍山市长江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基地增殖放流开始!”随着一声令下,16万尾活蹦乱跳的鱼苗被放入江中,引得一众踏青的游客竞相拍照。
  增殖放流购买鱼苗所需经费,来自于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侵权行为人缴纳的生态修复金以及增殖放流专项资金。“‘罚’和‘补’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就是要以生态修复基地的成立为契机,构建‘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长江生态修复立体防线。”马鞍山市检察院检察长朱边疆告诉记者。
  以鱼养水、修复渔业生态,贯穿了当地检察机关司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全过程。2021年6月10日,马鞍山市石臼湖跨区域“检察联盟”组织开展“增殖水生生物,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投放鱼苗150万尾;今年6月8日,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在长江支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溪河增殖放流21万尾鱼苗……两年来,马鞍山市检察机关已经累计向长江增殖放流200余万尾,建立公益诉讼基地3处,用生动鲜活的检察实践,诠释着恢复性司法理念。
  风好正扬帆。7月1日,经过慎重考虑,雨山区检察院党组向马鞍山市检察院党组提交了一份建立美丽长江(安徽段)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基地的建议。雨山区检察院检察长何玉明告诉记者,该院党组在建议中提出,在长江雨山段薛家洼附近建立融法治宣传、案件办理、生态修复、合作共建、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公益诉讼基地,以在保护好八百里皖江“大合唱”中探索打造出“马鞍山模式”。
  跨区域“检察联盟”的大保护效应
  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徽“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马鞍山与南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脉相连,所辖的很多县区“一水同源”,可以说是地域上的“姻亲”,特别是马鞍山市博望区和南京市江宁区两地的合作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上折射出苏皖区域合作和长三角一体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演进风貌。
  自打到博望区检察院工作以来,如何把“一体化”和“高质量”融入检察工作,怎样为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贡献检察力量,就成了萦绕在博望区检察院检察长唐宜彬心头的一件要事。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后,博望区检察院党组决定加快步伐,尽快实体化运作。
  经过充分沟通和周密谋划,2020年9月,博望区检察院与江宁区检察院签订《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共同商定在跨区域一体化公益诉讼协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机制建立后,双方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美丽的石臼湖。
  石臼湖是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的界湖。1990年,获评“亚洲重要湿地”,2014年跻身“中国国家重要湿地”行列。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办案工作不断深入,跨区域污染特别是环石臼湖污染及非法捕捞问题凸显,亟需加强区域合作,形成石臼湖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检察共识。
  两地检察机关合作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2021年5月,围绕石臼湖而建立的这个“朋友圈”进一步拓展至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检察院和马鞍山市当涂县检察院。两市5方共同会签了《关于建立石臼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跨区域检察联盟的意见》,石臼湖跨区域“检察联盟”由此正式成立。
  目前,石臼湖跨区域“检察联盟”成员单位已通过联盟平台实现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移送、对重大疑难复杂、跨区域类案件的会商、联合办理。两年来,在检察联盟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博望区检察院共办理环石臼湖流域野生动物保护案件6件,石臼湖湿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件,一体化的东风催熟了“1+1>2”的检察工作效应。
  ……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江豚戏水被视作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朱边疆自豪地对记者说,经过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各方的“大协作”,清代薛时雨在其词作《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描绘的这幅长江美丽图景,在马鞍山、在薛家洼,已然活灵活现。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朱边疆表示,马鞍山市检察机关牢记“国之大者”“检之大者”,坚定承担起保护好母亲河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在守护长江遥山叠翠、近江亲水的生动实践中笃定前行。吴贻伙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