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别让“高端水”成了“智商水”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各类瓶装水进入销售旺季。除了常见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上还出现了打着多种名目且售价较高的瓶装水,如酵素气泡水、富氢水、富氧水等“高端水”。这些产品在宣传中使用充满科技感的概念,暗示产品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符合特殊群体身体需求等功效。(8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
  诚然,我们不能武断地把所有“高端水”都视为虚假宣传产品,就像我们不能天真地相信“高端水”一定会对健康有益一样。但需要正视的是,目前花样繁多的“高端水”,有的已被科学研究明确证伪,如活性水、富氢水、量子水、碱性水、富氧水等。这些“高端水”虽然牛皮吹上天,但其“概念”却明显违背科学常识,与其说是在不断嘲弄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倒不如说是在反复挑战监管底线。
  有的“高端水”如婴儿水、酵素水、熬夜水等,虽然其概念不是空穴来风,但其宣称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科学研究证实。更重要的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没有任何国家标准,更缺乏科学、全面的数据和权威解读,完全是商家自说自话。诸如此类,与其说是“高端水”,倒不如说是拿概念来搞营销,抓住年轻群体喜欢尝鲜、猎奇的心理,俨然成了一种考验智商的产品。
  不难发现,目前市场上不少所谓的“高端水”,看上去只是价格“高端”。殊不知产品“高端”与否,并不完全在于价格。虽然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的稀缺性、前沿性,但安全有效才是高品质的前提。如果是用于治疗的产品,则必须通过资质审核获得相应批号。
  产品营销无可厚非,但前提是遵守法律,尊重事实,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科学常识。瓶装水品牌有意迈向高端化,这没有什么不妥,且值得提倡和鼓励,但前提是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从水源地把控、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入手,避免陷入对伪科学概念的盲目追逐,甚至不惜自欺欺人,使得“高端水”变成令消费者望而生畏的“智商水”。特别是那些期待立足市场、深耕品牌的商家,更不能因小失大,甚至影响整个“高端水”行业的形象。
  对于“高端水”在营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行业内部应加强自律,推进相关产品标准的更新修订,对业内品牌营销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一旦发生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侵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有所作为,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查重处,以儆效尤。□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