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发现安徽”走进蚌埠禹会村遗址
  本报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将通过大皖新闻的直播镜头,与您相约;站在蚌埠涂山南麓的禹墟上,我们会被精美的骨锥、陶鼎、鹿角楔形器深深震撼;“禹会诸侯”的名场面是什么样的……8月12日上午9点30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发现安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报道将聚焦蚌埠禹会村遗址,带您探寻淮河流域上古文明的秘密。届时,大皖新闻、新安晚报视频号、“安徽网”抖音号、“大皖视频”快手号等网络平台将同步直播。
  禹会村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禹会区禹会村(及前郢村)。西靠淮河,北望荆涂二山,东北有天河环绕。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禹会村遗址被首次发现。2001年7月,被蚌埠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类型为古遗址。
  禹会村旧称“禹会”“禹陈岗”“禹帝庙”“禹会古台”。考古表明,禹会村遗址时代跨度很大,自双墩文化以来就有人类居住,至龙山文化时期发展成为200万平方米规模的大型聚落。2020年的发掘揭示禹会村遗址核心区为一处大型城址。
  2007~2011年,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组织了五次规模较大的考古发掘。五年的考古发掘主要揭示了一处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大型礼仪式建筑。发掘者认为遗迹和遗物所表现出的特殊性,与《左传》等古籍中记载的“禹会诸侯”“禹定九州”等历史事件完美契合。
  淮水汤汤,禹风荡荡。考古工作已经论证,禹会遗址正是4300多年前大禹治水功成,会盟诸侯的圣地,中华文明也由此从氏族部落时期向原始国家时期迈进,中国的历史展开了全新的篇章。
  张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