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毫米)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原世界纪录是1999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其混合磁体产生45万高斯。
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包括十台磁体:五台水冷磁体、四台超导磁体和一台混合磁体。其中,混合磁体是国际上技术难度最高的磁体,也是能够产生最高稳态磁场的磁体。从结构上看,混合磁体由外“超导磁体”和内“水冷磁体”组合而成。2016年,强磁场团队自主研制成功中心场强达40万高斯的混合磁体,一举跻身世界第二。经过五年多紧张的技术攻关,强磁场团队创新磁体结构、研发新材料、优化制造工艺,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此次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混合磁体在26.9兆瓦的电源功率下产生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科学实验极端条件建设乃至世界强磁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稳态强磁场是物质科学研究需要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是推动重大科学发现的“利器”。在强磁场实验环境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新现象、探索物质新规律。世界科技强国一直重视强磁场实验条件建设,目前国际上有五大稳态强磁场实验室,分布于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及中国合肥科学岛。
徐菲菲尹航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见习记者于源绮记者余康生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