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近日,因高温天气原因,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鼓楼实验学校等紧急通知军训、国防教育延期或取消。8月14日,长沙市教育局也下发紧急通知:全市所有初中新生一律停止军训;高中新生军训在气温35℃以上(含35℃)时段,严禁在室外开展训练,室内体能训练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合理安排。(8月15日澎湃新闻)
极端高温仍在多地延续,在此背景下,“防暑降温”不仅是个人事项,也成为了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命题。前不久,某些城市发生了“建筑工人因热射病不幸去世”的事故,而今气温之高有过之而无不及,各方更该举一反三,以周密的事前安排来避免悲剧重演。我们看到,最近不少城市的中学不约而同地“暂停和延期了军训”,这一主动而为的避险动作,从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已有南京、长沙等地采取了此类举措,可以预见的是,若是气温继续“高烧不退”,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跟进。暑假后期,开学之前,素来是中学新生军训的高峰期,这注定了会与盛夏高温天存在叠合。考验客观存在,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安排日程,都必须慎之又慎才是。之于此,在多年的实践之后,应该说教育主管部门、校方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成熟预案。
事实上,相关中学军训延期,与其说是当机立断,不如说是一种标准化的响应动作。按照规定,在高温黄色预警发出后,就该减少露天作业;当达到高温红色预警级别,除特殊行业外,都要停止露天作业。这套规则,是普遍适用的。然而很多时候,不少企业、单位,却是对此习惯性失聪,充耳不闻、自行其是之下,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意外,就这样离奇地发生了。所谓致命的错误,很多时候恰恰是源于此类“低级失误”。
在一整套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业已建立和完善的当下,全社会的协同配合以及规范化的防险、排险操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极端高温,不同于其他高烈度的“自然灾害”,大众对其严重性、危害性,往往是缺乏警惕的。这体现在行为模式上,就是“避险”不坚决、不彻底,总是漠视风险、心存侥幸。与之相较,此番南京、长沙的中学第一时间“暂缓军训”,可谓是教科书式的“防暑避险”。这不仅保障了学生权益,更给全社会应对高温天提供了对策范本。
对于极端高温,必须充分意识到潜在危险,必须有“以防万一”的周密准备。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单位,面对高温红色预警,都要严阵以待以策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