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学术会议、患教活动、技能大赛、迎接新生命……翻开陈川的朋友圈,大部分发布时间都在深夜。从今年元旦起,他开始了自己的“住院总”生涯,这也意味着每周除了一天的休息时间,他每天24小时都住在医院里,值守在临床一线。作为一名90后“住院总”,陈川身上充满了冲劲,他一直对自己的岗位保持着敬畏之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在一次次抢救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90后医生担任妇产科“住院总”
在医院里,有一种医生被称为“老总”,他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临床操作,日夜不歇地守护着病人的健康。每个医生从住院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前,都必须经历一段当“住院总”的时光。“住院总是医院的一个岗位,需要24小时在医院待命,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陈川坦言,妇产科的“住院总”比较特殊,因为宝宝出生并不分白天黑夜,他在夜里忙完了会到值班室床上小憩一会,然后开始新一天的冲刺。
对一名妇产科的“住院总”而言,经常要做待产孕妈们“临门一脚”的决断者,这是挑战,更是责任。“例如遇到宫外孕、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等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对病情做出精准的判断。”陈川说,以上这些情况对于孕妇或者胎儿来说是十分凶险的,往往需要紧急手术。当孕妇和所有家属都把焦急等待的目光聚焦在医生身上时,这种压力可想而知。在陈川看来,面对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医生扎实的基础、丰富的经验以及果断的应急能力,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而这种经历,对于日后想要独当一面的医生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对自己的岗位保持敬畏之心
2021年11月27日凌晨4:02,刚忙活完的陈川躺在床上发了一条“臭美”的朋友圈:“今天下午的比赛大家都很愉快……通过比赛和一周多的准备收获很多,继续努力向老师们学习。”陈川告诉记者,当天他在科室举办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大赛中和小组同事获得了一等奖,也在比赛中收获了很多经验,因此非常开心。
“有些宝宝出生时因缺氧等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窒息,它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医护团队的技能要求是非常高的。”陈川说,医护团队要在黄金抢救时间果断采取措施,才能达到最佳复苏效果。
练就了过硬的技能,面对“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时,陈川变得更加从容。每当听到窒息的新生儿在抢救后发出啼哭声,陈川都会觉得特别自豪。在他看来,每一位新生儿的健康都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他对自己的岗位一直保持着敬畏之心。陈川说,他至今仍记得在实习时看到带教老师跪在推床上托举“生命”的一幕,让他第一次认识到医生的责任重大,也更为直观地理解了自己在大学里宣读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做一名有温度、有水平的好医生
忙碌与压力,也带来了成长。“这是我进入临床之后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陈川说,除了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他在医院里一直保持着“战时状态”,只要电话一响起,他随时都能切换到工作状态。除了参与科室手术和急诊处理外,陈川还会配合科室主任处理各种事务,比如病历归档、排班、科室台账管理、医院文件传达等。在他看来,通过这些磨练,对以后的工作肯定会有极大的帮助。
当了“住院总”之后,也加深了陈川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一名26岁的患者在孕期查出绒毛膜癌,并伴有肺、肝、脑等多处转移,疾病及治疗使她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她和爱人对我非常信任,在定期复查时还会和我分享下生活中开心的事情,我觉得最好的医患关系就是这样。”陈川说,他非常理解患者的痛苦,也希望患者能够支持和理解医生的工作。
“我的目标就是做一名有温度、有水平、让病人信任的医生,尽可能为患者考虑,也尽可能地提高业务能力,能真正意义上为患者解决问题。”陈川说。
方萍殷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