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修牛蹄”“洗地毯”“切肥皂”“赶海”“挤痘痘”“咀嚼食物声音”等被年轻人称为“解压视频”的短视频在各网络平台突然火爆,据不完全统计,这类“解压视频”合集播放量最高超7亿次,少者也有数万次。(8月18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解压视频”,就是能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一种短视频。最具代表性的是“修牛蹄”视频合集,总播放量多达7.3亿次,单条视频最多点赞高达80.4万。而视频内容看似平淡无奇——工作人员用砂轮机、修蹄刀等工具将受伤腐烂的牛蹄外层厚厚的污垢组织等切除,而后给伤口上药包扎。但没有想到,这种短视频却广受网友的欢迎。
有网友对“修牛蹄”视频的观感是,“莫名的新颖感和舒坦感,很解压”。就此案例来分析,其“解压”作用在于两点:因很多人对农村生活特别是修牛蹄缺乏了解,就认为很新颖;由于视频中修牛蹄帮牛解决了伤痛、污垢等问题,让围观者产生舒坦感,精神压力因此缓解。
不过,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即便这种“解压视频”再火爆,也仅仅是一味“止痛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种种压力。因为这类短视频只是让网友暂时转移了视线、忘记了压力,但压力依然存在,并未消失。当网友目光回归现实,将不得不重新面临压力的考验。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都需要一定的压力,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如果压力过大,则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往往就与压力过大有关。一个人承压能力有多大,没有统一标准,只能因人因事而异。
虽然每个人面临的压力不同,从根本上消除压力的办法也不同,但对于多数人面临的共同压力,公共治理层面可以有所作为。比如,针对疫情下不少人压力大增,可通过心理热线、心理门诊进行疏解,这比“解压视频”更专业。再如,对买房、教育等压力,应当精准减压。
在我们常谈幸福感的今天,显然压力过大会影响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如果一个用人单位在任务分配、工作考核等方面,只重视效率效益而忽视人性化,就会让职工压力山大,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缓解或消除压力不能指望“解压视频”,只能从根源上找原因寻解药。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