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道路边树木为何拴上绿袋子?
原是“打点滴”为树木“解渴”
  8月19日早上,不少市民行走在合肥市蜀山区习友路以北的翡翠路上时,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整齐划一的梧桐树根处,都挂上了塑料袋,袋里液体通过管道向树根四周的小坑里流入。无独有偶,19日早上,在合肥经开区石门路沿线,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看到,绿化工人正将一只只绿色的塑料袋拴在一棵棵行道树根处,随后用水枪向塑料袋内注入液体,再将塑料袋尾部连着导管的针头插进树根土内。
  滴灌为树木“解渴”
  滴灌袋内装的液体究竟是什么?是给树木上肥料,还是治疗病虫害,抑或是为了抗旱?记者从合肥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了解到,持续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到不适,一些园林植物也出现了“日灼”现象,为保护树木正常生长,在水源紧张的情况下,园林部门正采取缓释滴灌技术对部分树木进行抗旱浇灌。
  “这个行动主要是为了抗旱保绿,采用滴灌的方式对干旱的树木进行精准浇水,浇灌的树木主要为梧桐树,每个滴灌袋能装30斤水,平均速度流完大概要3个小时,滴灌袋可重复利用。目前,已经在蜀山区的翡翠路、西二环、休宁路和市区公园等处开展这项工作。”合肥市蜀山区园林绿化管理处负责该项工作的韦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蜀山区是在本周一开始这项工作的,从现场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经开区涉及行道树有2100余棵,滴灌对象是一些名贵树种和不耐旱树种。不是所有的树木都要采取滴灌技术,要视路段土壤墒情而定。”合肥市经开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滴灌蒸发损失小
  “园林常规灌溉一般采用漫灌和滴灌两种方式。”合肥市经开区公用事业公司绿环处副处长赵智介绍说,漫灌是通过洒水车、水枪喷水,以地面漫流的形式,送至土壤表面供植株吸收,漫灌耗水量很大,而且在高温时段漫灌很容易出现“烧根”现象;滴灌则是以一个恒定的低流量滴出或渗出后,在土壤中以非饱和流的形式在滴头下向土壤扩散,滴灌蒸发损失小,浇灌时间较长,几乎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可广泛应用在灌木、花卉、行道树养护中。
  赵智还表示,和普通塑料袋不同,滴灌袋内有一层隔热铝箔,可以保持袋内水温相对平衡。滴灌袋出水速度是可以调节的,通过缓释渗透的方式让植物根部土壤充分吸水,大大减少了漫灌方式水的蒸发。不受高温时段限制随时浇水也是滴灌袋的优势,装满水可滴灌至少24小时,其间无需人工看管,可减轻高温下园林工人的工作强度。
  李进玮陈旭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殷志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