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劳荣枝案”被害人陆中明的妻子朱大红,回顾这些年来的艰难经历。时隔23年,说起老公被害那一幕,朱大红仍难掩排山倒海般的悲愤情绪。朱大红告诉记者,这些年,把孩子养大成人成了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
回忆过往 幸福生活太短暂
朱大红介绍,当年陆中明在朱大红娘家附近一个商城做装潢。朱大红和陆中明谈恋爱时,陆中明才刚刚开始学手艺。相处过程中,朱大红感觉小伙子非常热情,人品也不错,人很干练,木工手艺也学得非常好。
俩人结婚后,三个小孩先后出生。细心的陆中明农闲时就在家门口找点零活干,不去远处,这样能照顾家、照顾朱大红和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小木匠”的手艺也能挣点零花钱,尽管没有什么积蓄,但是生活还是不错的。朱大红说起那些年短暂的幸福生活,语气里充满了怀念。
后来孩子大了,马上要上学,家里的开销大了,陆中明就开始到合肥市区干活,他想为这个家多挣点钱。朱大红说,陆中明是个非常细心的男人,每隔两三天,陆中明都会打电话问问家里情况,和朱大红说说话。
1999年7月份,当时天气也非常炎热,陆中明已经有1个多月没回来了,心中有点恐慌的朱大红给陆中明打了几个传呼,都没有回音,这让朱大红心中更加焦灼不安。
随后,朱大红从别人那里听到了噩耗。据该案一审判决书显示,1999年7月22日,朱大红的丈夫陆中明,被劳荣枝的男友法子英以有木工活为由,骗至租住处后杀害。“天,一下子塌掉了。”朱大红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
擦干眼泪 她要撑起这个家
“法子英、劳荣枝!我们和你无冤无仇,这样好的一个人,你们怎么下得了手?一个家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了!”时隔23年,朱大红的悲愤之情还是排山倒海一样喷薄而出。在说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朱大红声音微微颤抖,隔着电话,记者还能感受到朱大红压抑不住的情绪。
1999年7月陆中明出事后,朱大红就要独自扛起这个家了。可是,老大7岁,老二5岁,老小才2岁多。一个女人家带着这样三个孩子,怎么过下去呢?朱大红说,她当时的确想到了死。可是,她若两眼一闭走了,孩子又交给谁呢?
擦干眼泪,朱大红决定担起这一切。“他走了,我就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朱大红先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待了一段时间,并将大儿子留在那里。大儿子从此跟随自己的舅舅长大成人。朱大红把二儿子与小女儿留给婆婆照顾,自己出门打工挣钱。
朱大红在合肥一家宾馆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差事,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迟了,到双墩镇已经没了三轮车,朱大红只好硬着头皮摸黑走回去。乡村的路,没有路灯,她凭着记忆和直觉一步一步往家里走。把孩子照顾好、养大成人,这成了支撑朱大红走下去的信念。
无法作答 “爸爸去哪里了?”
几年后的一天,上小学的孩子回家突然问朱大红,“我爸爸去哪里了?”朱大红一下子愣住了,这件伤心的往事她还没有想好怎么和孩子们说。
伤痛在她心底已经结成一个巨大的痂,她没有勇气当着孩子的面血淋淋地撕开。“你还小……”朱大红只好支吾着岔开了话题,自己偷偷在夜里大哭了一场。孩子们还小,朱大红不想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遭遇二次伤害,她选择了独自默默承受这一切。
2022年8月18日,女儿、二儿子做客大皖新闻直播间时表示,父亲被害时他们年龄都还小,对父亲印象已模糊。“父亲走后,妈妈从未想过抛弃我们。”女儿泪洒当场,这一幕曾经看哭了很多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自己的孩子,朱大红表示很欣慰。前不久,朱大红不慎摔伤了腿,颈椎病也犯了,已经吊了几天水。连日来,劳荣枝案庭审的一些消息,也在左右着朱大红的情绪状态。为了避免母亲遭到太多打扰,细心的儿子给母亲租了一处房子养病。“儿子基本上每天都回来,他给我烧好饭,搞点菜。”
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三个孩子都能理解母亲这些年遭遇的种种压力和磨难。女儿表示,二十多年的操劳,母亲吃了很多苦。如今母亲身体状况不佳,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好。“母亲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我们会尽最大能力照顾好母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