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施维奇
来时迷了路,开车在大山里转了近三小时,只能听任卫星导航,心里毛茸茸地发虚:感觉早应看到提示的路牌了,怎么看不到南陵的标牌呢?
据《南陵县志》记载:碧山距南陵县城西南75里地;《泾县志》也说:碧山位于泾县县城北75里处的烟墩铺。“碧山”,是古称,它还有另一雅称——霭里,谐音“爱你”。因此,据说每年就有“相约520,邂逅在霭里”的浪漫。在当地,山民通俗地叫它“小格里”。
第一次踏入小格里,没想到一路是难临的迷途、难宁的心绪,却又忍不住好奇,在心中设想,1200多年前的诗仙,没有一日千里的现代交通工具和GPS,是怎样地跋山涉水,走出大山的困厄呢?山重水复的小格里,究竟哪里能配得上大诗人两次为它千里迢迢而来?
四围群峰,绵延数十里不断,如画格然。从小径而入大格口、小格口,格里格外,是崇石峻岭、奇峦岫岩、小桥流水人家构成的山水画卷。
正是酷暑炎夏,橙黄嫣红的格桑花、金鸡菊和向日葵,盛开在八月的原野,娟娟静好。高古幽深的山谷,一条潺潺蜿蜒的溪流引领,跨过木栏石桥,就是养心谷。翠色欲流的河滩前,民宿门前的草坪上,红蜻蜓数以千计,低低地飞舞,一如我小时候所见,它们飞翔的姿态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悠然自得。没有一点城市的喧闹,真静。风那么凉爽,溽热和焦虑顿时冰释,感觉心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并渐渐地纯净起来。
沟谷纵横,幽壑错杂,小格里的皱褶里藏掖着许多故事。其南油盐山上,一石耸峙,直插云霄,石峰之下,并列两个洞穴。听当地山民说,那山顶原有古寺,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还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小格里背倚九华,俯瞰长江,连绵起伏的群山,哪一座背后没有故事?入口两座独立的山峰,山脉与群山隔断,镇志称“双独山”,当地村民已习惯把它叫作“姑嫂峰”。这里有大雪封山的未归与守望,他们说:村前那条小溪,是姑嫂的泪水流成的。在云雾缭绕的林间,品茗小憩,淳朴的民间故事,常让我的思绪飘向遥远的时光。
峰回水转,霭溪河叮咚流淌,宛如缎带,连缀着古桥、古道、古井、古树、古洞、古村。李白多次走过碧溪桥,晚唐诗人罗隐曾隐居于此,如今有罗冲、罗潭、罗坟、罗家庙遗址和罗峰山等历史古迹。诗仙桥,罗隐冲,状元村,母子井,稻仓谷堆,花海茶园……穿越千年的邂逅,为行走送来浩荡的文化之风。
在小格里住了两天,傍晚,虫声唧唧,我们结伴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五连池。山脚只有一小段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再往上,皆是原始的红沙壤的山径。山泉汇聚成映月、莲心、醉春、碧云、大小“天池”,宛如明珠,镶嵌在葱茏的山谷中。池底有泉,终年不竭,粼粼湖沼让整座山谷充满灵气。
两侧树木相交,金影斑驳。在原始山林之中,古藤缠树,箭竹参差,鸟兽栖息,出没无定,是北纬31°保存较完好的天然次生林,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山月爬上山头,又大又圆,月色空濛,山岚雾霭升起,虽未远足,而衣衫发梢,竟有了润润的氤氲之气。
在小格里,连梦似乎也是绿的。静谧、朴实、纯净,它所蕴含的特质,不正是人们寻觅的回归自然本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