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制作庐州土陶感悟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8月21日上午,合肥市金斗路小学二(7)班的少先队员们前往合肥市文化馆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我的家乡有非遗”的体验庐州土陶暑期实践活动。蛋雕、核雕、棕编、剪纸画,火纸画、麦秆画……各种神奇的传统技艺以及精彩纷呈的非遗作品让小队员们大开眼界。当天,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土陶第四代传承人李宏亮老师还现场给队员们带来一场引人入胜的非遗小课堂,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庐州土陶。
参观民俗作品,了解庐州文化
  当天上午9时许,同学们准时来到合肥的网红建筑“鸟巢”,这座类似鸟巢的地标建筑便是合肥市文化馆所在地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纸笺加工、麦秆画、火笔画、庐州蛋雕、核雕、树雕等非遗项目。“原来麦秆还能制作出这么精美图画啊”,看着用麦秆制作出的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学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声。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同学们知道了,原来麦秆画的制作对麦秆的要求非常高,“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工序,再经过创作者的二次加工,再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才能做成。”
  同学们一边观看,一边学习。一件件工艺复杂、手艺精巧的手工艺品,讲述着合肥非遗的“前世今生”,合肥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也深深地印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制作庐州土陶,感悟非遗匠心
  参观结束后,就到了最受同学们期待的体验庐州土陶环节了。作为“庐州土陶”传承人,李宏亮老师用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巧让同学们折服。在正式体验之前,李宏亮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陶制作技艺,并简要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背背景。
  随后,李宏亮老师先给同学们示范了一遍土陶制作,泥巴在李老师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会儿变成一个细长的花瓶,一会儿变成一只粗罐子,一会儿变成一个圆碗……同学们不断地发出惊呼。
  之后,同学们开始自己体验制作土陶。“这个看着容易,自己动手做就很难”,同学们感叹道,泥巴在手中不是歪了,就是成不了型。“拖泥带水、见好就收”,李宏亮老师及时告诉同学们做土陶拉胚的八字秘诀。在李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同学们越来越稳了,最后每位同学都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同学们将作品放在一起,开心地分享着,感受实践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家长和小朋友们走近家乡非遗,了解非遗文化,增强了大家对庐州土陶的认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并且增加了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林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