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近视防控需要正确认知护航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平台是受访家长获取近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有24.3%的受访家长仍然相信“近视可治愈”,27.4%的受访家长表示“说不好”,仅不到半数(48.3%)的受访家长不相信。62.1%的受访家长因市面上近视防控虚假宣传而感到困扰。(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正逢开学季,许多家长最近都忙着带孩子复查视力,准备护眼工具,而“度数可恢复”“几个月见效”等宣传无疑是正中家长们下怀。殊不知,这样的虚假宣传除了有缓解焦虑之效,对近视防控百害而无一利。
  近视是病,近视不可治愈。这是权威专家强调多年的科学常识,但很多人仍不清楚,或干脆选择视而不见。一方面,很多父母对孩子在小学阶段可能近视毫无心理准备。这也很正常,毕竟在他们几十年前读书时,小学生戴眼镜只是个别现象,所以发现自家孩子不到10岁就近视,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是假性近视,稍加注意就能很快恢复。另一方面,在很多自媒体平台上,大量虚假宣传充斥其中,似乎只要几个“小窍门”和两块镜片就能治愈近视。这些反常识和反科学的说法其实正好顺应了部分家长“不愿接受坏消息”的心理,甚至让“不可治愈”被阴谋化为医院创收的谣言。
  唯有正确认知,才能科学应对,进而扭转青少年近视度数迅速增加的趋势。因此,普及正确的近视防治知识,无疑当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必修课。除了定期检查视力、建立“视力档案”外,更应当让每个家长都清楚,孩子健康视力的“储备”还有多少,近视发展的速度是否已陷入危险境地等。唯有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与学校一起在近视防控上发力,才能循序渐进地控制度数增加,避免因高度近视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治理力度,同时以奖惩制度将“护眼计划”的日常管理落实在行动上,让近视防控少受干扰,家长不走弯路,也让疲于学习的青少年能够真正被呵护。宋鹏伟/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