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中小学劳动课不可浅尝辄止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新学期正式开始,不少中小学的开学课表中“劳动课”正式入列,一些学校将“开学第一课”搬到农田里。(9月1日中国新闻网)
  劳动课成了必修课,课堂肯定不能只限于传统的教室。从当前各地的探索实践观察,不少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小型菜地、稻田,有的学校开设了烹饪教室,在教学楼楼顶开辟了“空中菜园”。还有的把清洁卫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等等。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以及基础的劳动技能很有意义,值得肯定。事实上,早在2020年,国家层面就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的明确要求。但从过往的实践看,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或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或浅尝辄止、无疾而终。总之是没有得到严格落实,教育效果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因此,这回的劳动课要避免“重蹈覆辙”。
  不仅如此。依照劳动课程标准,课程安排是渐进式的,即随学段晋升难度逐渐增加。同时,劳动课程新标准强调实践性,要学生亲自去参与、体验。换言之,不是去学,而是要上手去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调。此外,劳动课本身要和生活密切结合,包括生产劳动、生活劳动、为他人服务等等,范围很广,内容很多。
  总之,劳动主要价值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劳动是手段,教育是目的。通过劳动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劳动观,更能掌握一些基本劳动技能,并伴随其一生,让他们终身获益。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劳动课教育要准确定义劳动的价值,既不可“重蹈覆辙”,也不能只“做做样子”,而是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自始而终,持之以恒,在严格执行劳动课程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努力探索,守正创新,从而让劳动课这门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真正修出正果、结出硕果,助力教育强国。
  张国栋/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