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病毒体验系统、照片背后的秘密、新型窃密手段介绍、AI换脸体验系统……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9月5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探馆2022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博览会,诸多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亮相会场。博览会还专门开辟了科普互动区,设置多个互动体验项目,观众在现场可以沉浸式体验新型诈骗手段,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对涉诈号卡快速识别打击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对境内诈骗窝点的严厉打击,诈骗分子向境外转移的趋势明显,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放在境内的GOIP设备拨打诈骗电话,对公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侵害。在中国移动展位,记者在GOIP监控预警平台看到了“打猫行动”的全过程。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安徽移动组建了反诈专班团队,制定了“断卡”“打猫”“安心”等工作方案,持续完善防范治理工作体系。在拦截诈骗信息工作中,安徽移动打造以高精准宣防、高质效反制为一体的“数智化网络诈骗防控体系”,通过舆情监测、数据挖掘、趋势分析等技术,持续加大各类违法信息拦截治理力度,由“大水漫灌”逐步转向“精准滴灌”、提前研判“点对点”精准拦截。在打击诈骗窝点工作中,安徽移动针对当前GOIP、猫池等黑灰产设备涉诈的突出问题,创新研发GOIP预警系统,开展“打猫”行动,实现对涉诈号卡、设备窝点的快速识别打击。
记者了解到,在网络安全反诈工作中,安徽移动通过数据挖掘、设备指纹、人工智能(AI)等多种技术,不断升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数智化”能力,搭建了全景视图的反诈综合治理平台,建立了“磐石”“嗅探犬”等多个反诈应用系统,构建具备线索抓取、窝点定位、受骗预警等多种功能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生态体系。
叫醒机器人带你识破套路
在展会现场,一款“反诈盲盒”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记者随意选择屏幕中的一款盲盒,开启了一段反诈骗探秘之旅。在模拟剧情中,一款网络游戏需要进行充值,记者在扫码后收到了一条风险弹窗提示,当记者继续执意转账时立即收到了客服的叫醒电话。
“我是支付宝反欺诈中心客服,您刚刚有一笔交易失败了,可能有风险……由交易平台引导到私下买卖是诈骗,骗子会在您转账付款后将你拉黑不回消息……”记者了解到,这是蚂蚁集团结合全球首个应用于反欺诈的交互式风控产品“叫醒热线”,日均保护潜在风险资金2000万元。当识别到转账风险后,AI叫醒机器人可在90秒内带你走出诈骗套路,同时,还能提供“15分钟冷静期”24小时反悔期”等。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有观众正带着“蓝马甲VR反诈眼镜“,体验识别骗子套路的游戏。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支付宝安全中心联合蓝马甲助老公益行动联合发布“数字助老实验室”,通过“技术+服务”的助老新模式,帮助老年人远离网络安全陷阱,提高防骗“免疫力”。
培养网安人才处理网络漏洞
在主展馆,“安徽网安中心”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其所在的“通服网安”展位集中展示了安全监测与防护、数据安全、前沿技术、一体化安全服务等网信安全重点、热点领域的重要成果。“通服网安”重点打造的企业资产安全管理平台、互联网暴露面资产测绘平台、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平台、新一代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安全事件编排与响应平台、5G安全、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都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
记者了解到,安徽通服承担了合肥、亳州、宿州多地“十四五”网络安全顶层规划编制项目。通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防御、综合应对,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风险也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网络风险,更需要有专业的网安人才来处理各种网络漏洞。”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徽通服在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网安实训基地,在模拟演练中提高学员的网络攻防水平,为通服网安和各级单位培养了大量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科普互动区吸引市民驻足
记者注意到,除了高精尖科技之外,会场还特地设置了网络安全科普互动区,提供了多种体验项目。在AI换脸体验区,记者通过操作显示屏上的引导步骤看到,一张正常的男性脸庞可以通过自定义转换成或胖或瘦,或精致或粗糙的其他脸庞。“语音变变变”区域的语言变声软件则可以将输入后语音转变为想要的音色。此外,中奖短信诈骗、二维码诈骗、钓鱼邮件体验区都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体验区还展示了一些科技防护手段,例如,量子密匙分发体验区介绍了量子密匙的运作原理、安全性能以及应用场景等,充分体现了技术运用下的可靠信息传输。同时,体验区还设置了教育展板,提示大家通过规范操作减少网络诈骗的成功率,如设置强口令、避免办公自动化设备接入公共网络、尽量少开通“免密、免签”服务等都能有效防范网络诈骗。
陈旭徐菲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