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合肥:把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
  《经济日报》9月13日头版头条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国家创新型城市10强。科技创新爆发出巨大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合肥GDP连跨5个千亿元台阶,2020年,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全国城市经济20强,2021年再进一位。今年上半年,合肥GDP增长2.9%,增速与宁波并列居长三角8个万亿元城市首位。1月份至7月份,合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增速均居长三角8个万亿元城市首位。
  合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正是深刻认识并践行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放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10年来,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至14.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78%增长到3.5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6.4倍,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8.8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4.4件增长至45.4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8件。
  现在,合肥是全国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拥有首批国家实验室,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多的城市之一。如今的合肥,平均每天诞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每周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每月新增上市企业1户,每年净增市场主体20余万户。
  合肥因创新而赶超,给同样奔跑在创新路上的城市诸多启迪。“合肥创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打通当今前沿科技的产业化路径上探索新道路。”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研究员胥和平说,合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在量子、核聚变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合肥在前沿科技的产业应用上做了很好探索。
  合肥在用资本撬动打通科技、产业上也有独到之处,有不少成功案例。“受资源禀赋不足等因素影响,合肥的家底相对薄弱,要加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力量。”合肥市副市长朱胜利说,合肥以资本集聚助推创新链、产业链迈向高层次,实现耦合聚变,进而释放更强生产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合肥创新发展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地方债务水平不高,财政对土地依赖度不强,使合肥经济发展基础更为牢固。合肥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沿着培育产业链、创新链的思路,发展产业集群,同时产业之间互补互通,形成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