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9月15日发布通告称,为优化私家车检验周期,自2022年10月1日起,10年内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检验次数由3次调整为2次,每两年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超过15年的,由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检验1次。
15年以上私家车将一年一检
近日,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针对群众反映的车检效率低、服务差等问题,推出了多项车检制度改革新措施。
此次改革围绕推进车检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系列优化车检服务新举措,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其中,进一步优化调整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及9座以下,面包车除外)、摩托车检验周期等举措备受关注。
意见提出,对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3次调整为检验2次(第6年、第10年),并将原15年以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检验1次。对摩托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5次调整为检验2次(第6年、第10年),10年以后每年检验1次。
新措施自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摩托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第6年、第10年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在10年内每两年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超过10年的,每年检验1次,并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
为便利群众网上办理业务,公安部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电子检验标志,车主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申领,不需要再申领、粘贴纸质检验标志。
车主可自行查询车辆检验周期
新措施实施后,广大车主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查询本人名下机动车的检验有效期。同时,为便利群众查询检验日期,公安交管部门设计了“车检计算器”小程序,车主可按照车辆注册登记时间查询检验周期。
需要提示的是,如果车辆已经逾期未检验,应当及时到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逾期不检验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违法上路行驶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处理处罚。
根据《意见》规定,面包车、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车、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车仍需按原规定周期检验。面包车实际使用中非法改装、客货混装等问题较多,由此引发的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仍需按原规定周期检验。免检车辆如果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或者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对车辆安全性能影响较大,仍需按原规定周期检验。
车检只排一次队、全程一窗办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新车6年内免检、跨省异地检验、检验标志电子化、货车“三检合一”等多轮车检制度改革,在保障车辆安全环保性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车检服务水平。此次四部门部署深化车检改革,还推出了网上预约检验、“交钥匙”便捷办等系列新措施。
此次改革,各地将积极推行互联网、手机APP等“点对点”车检预约服务,群众在“交管12123”APP即可享受网上预约车检服务,方便群众“一键预约”“随到随检”。
在优化车检服务流程方面,各地将推行车检“交钥匙”便捷办服务,优化车检服务流程,由检验机构工作人员一次性负责办结,群众办理车检只排一次队、全程一窗办。
同时,各地将制定检验机构管理服务规范,推进车检服务大厅、服务窗口、检测流程标准化,以标准促规范,以服务提品质,全面提升车检服务水平。
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四部门将密切协作配合,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切实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从源头解决非法中介扰民问题。对非法中介扰民、内外勾结违规检验问题突出的,将联合组织查处,依法严格追责,并通过媒体曝光。
安徽推出“舒心车检”12项措施
记者从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我省今年8月已正式推出“舒心车检”12项重点措施,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在车检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车检服务。
在优化便民服务方面,包括实现车辆一次排队、一次检验、一次收费,推动检验报告“一检互认”。优化业务流程,资料内部流转,办事群众在一个受理窗口即可完成资料提交、审核、缴费等步骤。办事群众享受“无忧办”服务,可由专门工作人员免费负责代驾代检。此外,依托“交管12123”APP,大力推进网上预约和6年免检全程网办。群众可对服务进行评价,不断提升年检服务质量。
在优化简政放权方面,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非营运小微型客车环保免上线检验年限由现行的6年延长至10年。全面推介使用机动车“电子保单”,群众只需提供身份证明、机动车行驶证即可检验车辆。全面推介使用“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电子化”,群众无需在车窗玻璃上粘贴纸质标志。督促机动车检验机构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在经营场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将采取优化联合监管等举措,提升机动车检验机构规范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