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淮南潘集: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
  本报讯9月23日,淮南市潘集区举行了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展现了该区在“三农”领域的丰硕成果,让广大农民共庆丰收、共享丰收。
  在淮南市潘集区夹沟镇华李村的稻田边,秋风吹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随即闻到一股稻香扑鼻,记者弯腰查看,见每棵稻穗上的稻谷都十分饱满。田边一户农家门口的石榴树上挂着红红的石榴,在绿叶的映衬下,火红的石榴让人忍不住想去品尝。在村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记者还看到当地的农产品展销,有大米、辣椒酱、馓子等,吸引不少群众购买。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重大考验,潘集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实现粮食再丰收。”淮南市潘集区委副书记董善积介绍,该区立足资源禀赋、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打造了潘集贡米、潘集酥瓜双地标产品,以农业产业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能人大户为桥梁,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大行动,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
  董善积介绍,该区还积极建设孔李大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建成3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36万亩“店集贡米”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万亩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拥有粮食加工企业50余家,年产值约40亿元;拥有高皇省级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2个省级园区;建成年产26万头的德荣仔猪繁育基地和年产30万头的正邦仔猪养殖基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潘集酥瓜”“店集贡米”享誉省内外。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目前全区64个村参与大托管面积3.6万亩,形成了小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粮食加工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米袋子”更充盈,“菜篮子”更丰盛,“肉盘子”更安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