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正值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片片农田里,稻穗沉沉、稻香阵阵。今年的第一批早稻已经开始收割了。小岗村村民殷玉荣也早早赶到自家的地里开始忙活。回到小岗十年,殷玉荣见证了小岗的新一轮改革,也带领更多小岗人走上了致富路。
回乡成为“致富带头人”
殷玉荣是土生土长的小岗人,结婚后一直和丈夫在外跑运输。“虽然生活还可以,但总归不是一门‘手艺’,我很想凭自己的双手做一番事业。”殷玉荣说,当时家里还有30多亩地闲着没人种,于是和丈夫一商量,决定回小岗创业。
2012年,回到家乡的殷玉荣修起了猪圈,开始搞养殖。养猪场办起来了,但是养殖技术却没跟上。“当时缺乏专业技术,加上开始几年市场行情不好,连续亏损。”但殷玉荣并没有放弃养猪致富的想法。头几年,她全身心投入养猪,不仅自学技术,还四处请教。直到2015年下半年,殷玉荣的养猪场终于开始好转。
第二年,殷玉荣扩大规模,翻修了猪舍,她的养猪场也成为村里规模最大的。成为“养猪大户”的殷玉荣,也获评小岗村致富带头人。
养猪场虽然走上正轨,每年都有不错的收益,但殷玉荣并不满足。回乡几年间,殷玉荣发现,小岗村的年轻人大多离开家乡发展,留下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家中的土地无人打理,很多地都闲置了。
“我一直以自己生在小岗村为荣,‘大包干’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作为致富带头人,我也很想尽一份力,帮助乡亲们增收。”几经观察和思索,殷玉荣萌生了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念头。
土地入股为农民增收
“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把地给想种地的人种,身体不好不能种地的村民,在家可以管理地,也能拿到一份工资。农民收入按照土地收益的百分比算,其余收益再由合作社集中,按照土地入股的比例统一分红。”在殷玉荣的努力下,一共43户村民加入了民益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也是小岗村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入股了近600亩地,殷玉荣把小田变成了大田,把碎田变成了整田。“既让土地不‘闲着’,也让留在家乡的乡亲们有事干。”殷玉荣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科学种植,根据地势、土质选择合适农作物。在山地种植薄壳山核桃、油菜、花生等。在土质好的旱地则以特色作物贝贝小南瓜为主。在水田发展稻虾、稻鳖、稻鱼共作,采取无公害种植方式生产优质生态稻米,同时养殖龙虾、甲鱼等水产,提高生产经营附加值,并结合小岗4A级旅游景区的优势,开展垂钓、烧烤、露营、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
在殷玉荣的努力下,土地合作社开始产生效益,从2019年开始,每年分红都在500元左右。留在家里管理农田的村民,每年收入也都增加了几万元不等。“他们既能照顾家庭,还可以在周围做做零工,也能多一份收入。”
小岗农村改革闯出新路
让土地变成了股权、农民变成了股东,殷玉荣的成功尝试给小岗的新一轮改革带来新动力。
这几年,小岗村不断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了所有权,稳定了承包权,搞活了经营权,土地流转率七成以上,激活了农业生产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果凸显。
同时,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使集体经济壮大、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同频共振,连续5年给村民分红累计超千万。
当年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如今仍在回响。在小岗村的不断改革中,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6169元增长至2021年的30500元,增幅88.6%;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80万元增长至1220万元,增幅79.4%。
“以前我什么都不会,感觉自己一事无成,但回来创业这十年,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在殷玉荣心中,小岗精神始终指引她前进的方向,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让她感觉人生更有价值。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