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合肥大蜀山弥漫着初秋的气息,被淡淡桂花香浸染过的空气,沁人心脾。当天,一年一度的新安·重阳登高节如期举行,30组家庭齐聚合肥大蜀山北大门前,一齐向山顶进发。盘山公路上,鲜艳的小红旗和小红帽成了最靓丽的色彩。
和往年一样,活动当天,有忠实的老年读者早早就来到了现场。“就等着来参加活动呢,早上6点多就从家出发了。”
此次,除了登山家庭,新华学院“七彩向日葵公益社”的13名大学生志愿者与7名合肥蓝天救援队队员,也受邀加入到活动中来,他们沿途为老人提供服务与保障。
合肥市蜀山区荷叶地街道嘉和苑社区,不仅邀请了10名辖区老人与本报读者一同登山,还为所有老人准备了小红帽、小红旗等物资。
在约定的集合点北大门前,记者认真地对每一组参与家庭进行登记,并一一发放物资。上午8点45分,登山家庭开始向大蜀山顶进军。
老人们头戴小红帽、手持小红旗,三三两两地沿着盘山公路前进,一边欣赏大蜀山初秋美景,一边和志愿者聊着天,迈着稳健的步伐,惬意地向山顶走去。登山途中,遇上美景时,老人们还会停下脚步,与家人拍照打卡留念。
此次重阳登高节中,有一些老人是健身达人,平时经常爬山锻炼,仅半个小时,山顶就传来了“成功登顶”的消息。
登山家庭陆陆续续都到达了山顶。新安晚报忠实读者、74岁的童仁芝老人还带来了水煮蛋“犒劳”记者与志愿者们。
在山顶上,记者为登顶家庭一一颁发了荣誉证书,还用无人机为登山大家庭拍了大合影与视频留念,“新安·重阳登高节,我们来啦!”老人们和志愿者们一起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欢呼道,并相约“明年再见”,气氛和谐融洽。
此外,今年参与新安·重阳登高节的每个家庭都获得由“谊品生鲜”赞助的精选干货、鲜鸡蛋礼品一份。安徽谊品弘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重点企业,也是合肥市惠民菜篮子、合肥市粮食应急供应企业。据了解,安徽谊品弘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公益,多次参与各地公益活动捐赠与支援。
90岁老人连续10年参加登高活动
熊奶奶是第十五届新安·重阳登高节众多活动成员之一,刚过完90大寿的熊奶奶,已经连续十年参加新安·重阳登高节活动,家里的参赛证书都摞了厚厚一沓。
通往大蜀山顶的道路时而陡峭时而平缓,熊奶奶不紧不慢地走着,不用女儿搀扶也不拄拐杖。花了80分钟的时间,熊奶奶来到了山顶。熊奶奶的四女儿一路陪同妈妈,熊奶奶的大女儿和小女儿故意晚了一个小时出发,想着妈妈走得慢可以追上。谁承想,两人还在半山腰的时候,就收到了妈妈已经登到山顶的讯息。这让她们连连赞叹,“哎呀,妈妈身体真棒,没想到我们现在都追不上她了,往年还能追上。”
“我妈妈身体很硬朗,而且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也没有,这就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福分。”熊奶奶的大女儿夏女士说,他们一大家子人,无论是谁过生日,都会带着熊奶奶一起爬山,有时是大蜀山,有时是紫蓬山。
熊奶奶的小女儿说,他们一家人都把新安·重阳登高节当作一个充满仪式感的重要活动来对待。
儿子每年陪同登山,老人说很幸福
在当天的登山队伍中,68岁的杜淑华老人走在前列。上午9点半左右,她便已登上了山顶,坐在平台上休息,和其他老人愉快地聊天。
“我已经连续八年参加这个活动了,家里的证书都堆成了一摞。”说到这里,杜淑华笑得很开心,言语之间成就感十足。作为重阳登高节活动的老熟人,杜淑华对去年爬紫蓬山的场景历历在目,“去年我脚崴了,有一个志愿者一直扶着我,很感动。”
聊天过程中,杜淑华还给记者看了自己和姐妹们的合影,并表示自己平时会和朋友们出去旅行,此前还一起去过俄罗斯。在她看来,时间过得很快,“只要身体好就要多出来走动走动。”
今年,依旧是杜淑华的儿子陪伴她来参加活动,“儿子每年都陪我,已经八年了。”对她来说,登山活动也给予她与孩子更多的相处时间,感觉很幸福。“这个活动确实非常好。”
“只要爬得动,每年都要参加”
当天上午9点半,记者在登山路上遇到陆广涛和范仁芳老人。“我们已经是第二年参加登山活动了,去年是在紫蓬山。”陆广涛老人告诉记者,他认为重阳登高节活动很有意义,“这个爬山能登高望远,将合肥美景尽收眼底,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登山路上,几位志愿者一直陪伴着两位老人,有的帮忙拎礼包,有的陪着聊天,两位老人一路上笑容满面。陆广涛还聊起自己平时也会去各地转转,六安、滁州都去过。“我还在新安晚报发过文章呢,写过家乡的变迁。”对于自己的文学爱好,陆广涛很谦虚,“人如果爱好一个东西,精神面貌都会不同。”
爬山过程中,陆广涛和范仁芳走得不紧不慢。“你们的活动办得很好,你们辛苦了!”范仁芳对记者说,他们都80岁了,结婚61年,一直感情很好,喜欢参加登山活动。“只要爬得动,每年都要参加。”
志愿者们守护登山家庭顺利登顶
9月30日上午,第十五届新安·重阳登高节在大蜀山顺利举行,来自合肥蓝天救援队的7位队员以及安徽新华学院“七彩向日葵公益社”的13名大学生志愿者现场提供志愿服务,有序协助登山家庭展开登山活动,展现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孝老意识。
合肥蓝天救援队登山活动现场负责人徐红安排队员们携带急救包等设备,为老人们登山保驾护航。现场的合肥蓝天救援队工作人员介绍,类似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经常参与,也很有经验,会安排队员跟随第一名登山者,也有队员负责陪同最后一位活动参与者。
安徽新华学院“七彩向日葵公益社”志愿者潘慧、牛语淇帮助将发给每组登山家庭的登山证书拿到山顶。安徽新华学院大三女生黄庆告诉记者,这是她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参加这么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跟随着老人们的步伐,慢是慢了些,但一步一步向前走,也终于到达山顶。黄庆告诉记者,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奶奶,很和蔼,“看到她我就想起了我的奶奶,下山的时候我一直跟在她身边,她聊起她的孩子们时满脸笑容。”黄庆表示,她很高兴认识这么多老人,虽然可能只是一面之缘,但能出现在彼此的人生旅途中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事。
铁杆粉丝希望活动一直办下去
在第十五届新安·重阳登高节中,多位新安晚报铁杆粉丝前来捧场,老熟人童仁芝大妈给记者带来鸡蛋,老朋友倪晓云、张玙璠亲切地和记者打招呼,大家像久别的老朋友一样互致问候,亲切交谈起来。
上午8时40分,在大蜀山山门前,“你们早上还没吃饭吧?”多次参加新安·重阳登高节活动的老熟人童仁芝大妈关切地询问,她边说边拿出煮熟的鸡蛋,往记者手里塞。
上午9点36分,记者在大蜀山顶见到了参与登山的蔡善新、胡家琴,老两口在这次新安·重阳登高节活动中第二个登顶大蜀山,此时老两口正在山顶的休息区凳子上吃小米锅巴。他们住在合肥双岗,都已经退休了,早上6点20就起床了,坐地铁前来大蜀山参加活动。老两口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五次参加新安·重阳登高节,“我订新安晚报订了十几年。”对于新安·重阳登高节活动,蔡善新大叔表示登高活动举办得好。
在大蜀山顶合影留念,并颁发了登山证书后,大家开始下山。在下山的山道上,记者见到了杨远景、徐振华老两口,这是他们第七次参加新安·重阳登高节。老两口表示很喜欢参加新安·重阳登高节活动,“每年都参加,我们是新安晚报的老订户了,喜欢看新安晚报,希望这个活动一直办下去。”
吴瑞詹伟伟康世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孙召军殷志强许佳朱庆玲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