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4.3倍
财税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415.5亿元,是2012年的4.3倍,年均增长17.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分别为90.6亿元、91.6亿元,是2012年13.9倍、4.8倍,年均增长34%、19%。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十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再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金融与资本创新体系,科技金融特色业务体系基本形成。
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006.1亿元,是2012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2%。
35万人
研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00多家,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重大紧迫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十年来,我省相继建设了一批国字号重大战略平台,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创新型省份、自创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创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覆盖”的省份。
研发人员规模逐年扩大。2021年,全省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5万人,比2012年增加19.4万人,年均增长9.4%。
15.3万件
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嫦娥钢”“质子刀”和“墨子号”实验卫星、“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海丝一号”SAR载荷系统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多点开花”。
专利申请授权量质齐升。2021年,全省共授权专利15.3万件,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5.1%;其中发明专利2.4万件,占全部专利申请的15.4%,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25.7%。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2.2万件,是2012年的15.8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9件,比2012年增长15.4倍。
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活跃。2021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17755项,是2012年的20倍;12582项成果实现转化收益,是2012年的37倍,其中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有6756项。2021年,全省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3930.15亿元,是2012年的45.6倍,年均增长52.9%。
5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网上办”“预约办”,精简审批事项,提升市场准入的便利化水平,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业创新热情。截至2021年12月,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60.87万户,是2012年的3.4倍。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2021年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参与调查的3.6万家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创新活跃度达51.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4个百分点。全省75%以上的研发人员、80%的研发经费、81.5%的专利申请和87.5%的研发机构,均集中在企业。
产学研合作明显加强。2021年参与创新调查3.6万家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达5021家,比上年同期增长23.2%。
岳临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