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店家讲述归还八万元现金背后的故事
钱不是自己的用了心里不踏实
  昨日,本报报道了滁州一家弹棉花店如数归还失主8万元现金的新闻。对于店家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网友们纷纷点赞,并表示钦佩。10月12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对话钱深祥的父母,听他们讲述拾金不昧背后的故事。
  如数归还8万元现金
  事情还要从10月3日说起。那天,58岁的王元琴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在滁州一小区收旧棉絮翻新。失主李先生家人称家里有旧棉絮,于是王元琴上楼将旧棉絮装进蛇皮袋带回店里。
  晚上7点左右,天色已黑。王元琴将白天收来的旧棉絮打开,却发现里面有黄色油纸包裹着的东西。顿时,她觉得很可能是钱。“心里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不是自己的钱我不会要的。”回忆起看到这笔现金时,王元琴如是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当时她心里的想法。于是,她和丈夫钱根锦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儿子钱深祥,让他赶紧回来。
  接到父母的电话,钱深祥赶回店里,折起包裹纸的一角后,看到确实是钱,就立即报警。“失主该多着急啊,咱得想办法还给人家!”钱深祥告诉记者,报警也是想让警察过来陪同一起去还钱,这样也有个见证。最终在警察陪同下,他们将这笔钱还给失主。
  翻新一床被子50元
  钱根锦、王元琴一家来自南京六合的农村。2014年,他们从老家来到滁州,租下现在这间60多平方米的门面,做起弹棉花的生意。“我父亲就是弹棉花的,我是跟着他后面学的这门手艺。”12日,年近六旬的钱根锦向记者介绍,他弹棉花已经有三十年了。早年间,他和妻子在老家走街串巷,也会开着拖拉机去乡下弹棉花。
  这间面积不大的门面,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家。弹棉花的机器摆放在店内,弹好的棉被用绳子捆好整齐地放着。店里有个隔间,里面是一家人休息的地方。钱根锦说,虽然隔间只有几平方米,但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挺好。
  弹棉花的生意是根据季节来的,夏天生意比较淡,冬天生意好一些。“翻新一床旧被子是50元。”钱根锦告诉记者,这样的活算下来能挣20元。
  用别人的钱心里不踏实
  来滁州八年,他们没有买房。钱根锦告诉记者,这间门面一年租金加上水电费要三万元。“有活就干,没活就歇歇,就像打工的一样,不固定。”钱根锦说,现在他们离老家100多里,逢年过节有空的时候会回去看看,“家里还有老父亲和老母亲,他们80多岁了,身体还健康。”
  虽然生活没有大富大贵,但过得有模有样。前两年,儿子买了一辆二手汽车,现在一家人回南京老家不用像以前那样转几趟车。谈到这,钱根锦乐呵呵的。小孙女今年8岁,跟着他们在滁州生活,如今已经在上学了。他们的小儿子在南京有一份工作。虽然小儿子还没结婚,但王元琴说这也急不来。
  这些天,知道钱根锦一家把8万元还给失主这件事的人多了,持各种看法的人都有。有人说其实把钱留下来失主也不知道。但是钱根锦表示,这种想法是不能有的,“钱是好东西,能救人也能害人。”
  “钱是别人的,如果我用了心里也不踏实。”钱根锦坦言,把钱还回去是应该的,他觉得大家不用过多关注这件事,“其实这也没什么。”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