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安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持续增加,重大疾病防控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该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岁上升到2021年的77.4岁,提高了1.1岁;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3.68‰下降到2021年的2.20‰,降低了40.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5年的5.05‰下降到2021年的3.65‰,降低了27.72%。
综合医改工作不断深化
“三医联动”改革持续加强。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落实同一政府领导分管“三医”,高位推进综合医改工作。
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成效初显。2019年安庆市潜山、太湖、宿松3县(市)作为全国首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积极试点探索,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目前,已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个、城市医联体3个,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县域就诊率由2019年的62.98%提升至83.97%,跨省就医比例由2019年的12.11%降至6.69%。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日益完善。
医保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开展DIP付费试点工作,遴选出适宜在二级医疗机构收治病种70种,一级医疗机构收治病种10种,实行同病同分值管理。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
“以药养医”机制全面破除。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药占比较2012年下降12个百分点,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
医卫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安庆市立医院东院区、市一院龙山院区、市中医医院北院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立医院东院区病房楼C座)、上海同济医院安庆分院、市二院北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续建、市六院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6个县(市)医院启动新院区建设,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
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2年的3.47张增加到2021年的6.53张,增加了3.06张,提升88.1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2年的1.55名增加到2021年的2.7名,增加了1.15名,提升了74.19%;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2年的1.42名增加到2021年的2.94名,增加了1.52名,提升了107.04%,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1年的25元提高到今年的84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化基层慢病管理医防融合,全面取消纸质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4.86%;老年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率逐年提高。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由县、乡镇、村各1名医生和1名护理人员组成的“1+1+1”签约服务团队1556个,落实“应签尽签”“签而有约”,签约履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主动发现、及时跟进,不断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措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除此之外,这十年,安庆中医药服务进一步普及,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成效进一步显现。
吴照太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