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要上学了,小张的母亲看着儿子已经有些长的头发,就叫他明天下午去理个发。“你可以自己骑电瓶车去,但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张一听这话,欣然同意。
“这可比有人带着自由多了。”他暗想。
晚上洗漱时,小张还在思考这件事;不过,他想的是理完头发去哪里逛逛。突然,他又想起了在学校里,也有不少同学骑电瓶车上下学,班主任每次都要提醒骑车要戴头盔。小张心想:家里只有一顶头盔,但母亲每天都要用。以前并不注重戴头盔,所以就没多买。但随着“一盔一带”政策的实施,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现在戴头盔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小张就去问母亲怎么办。父亲老张一听这话,便嚷嚷道:“我干活时有那么多安全帽,你随便挑一顶不就好了吗?”这话可让小张犯了难:自己一个十六岁的大小伙子,戴个安全帽,这要是在路上碰到个同学,不得被笑话?
母亲看透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你去门口修车店里买一顶吧。”老张一听这话,更来劲了:“怎么?你这么尊贵,安全帽配不上你?”小张的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没说就转身回了房间。
母亲瞪了老张一眼:“连个头盔都不舍得买,你怎么这么小气?”说罢也回房去了。
小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了小时候,似乎爸爸并不喜欢他这个儿子,作为父亲,他从未陪自己玩过,也从未夸奖过自己,总是挑刺儿,而且说话还跟仇人一样。
此时的老张也躺在床上睡不着,自己身为父亲,跟儿子的关系的确是太僵了,想起儿子那一句“爸爸”,还不知是何时叫的,不免叹了一口气。
翌日,小张出来吃早饭时,看见了桌子上有一个崭新的头盔,黑色的,拿起来还有点重量,而且亮得能照出人的脸。小张想:还是妈好。
很快一天就过去了,老张和母亲也回了家。在餐桌上,小张兴奋地告诉了母亲今日的经历,只有老张一个人默默地低头刷手机。“妈,你买的那头盔挺好看的。”母亲一听这话,连忙摇了摇头,说:“这可不是我买的,是你那小气的老爸花了‘血本’买的。”小张一听这话,涨红了脸,他望向老张,老张仍旧头也不抬地刷手机。
当他听见了从小张嘴里蹦出的“谢谢”时,脸也涨得通红。母亲看了,笑着说:“你爸还害羞哩。”老张慌忙地说:“我这是喝酒喝的。”
天下哪有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子女呢?只不过像老张这样的糙汉子很难把“爱”挂在嘴边。
黟县中学高一(2)班余子健
指导老师:舒敬东
老师点评:小作者放弃常见的第一人称,改用了第三人称,文章显得新颖别致。用“一顶头盔”切入,既吻合了当前的“一盔一带”政策,又凸显出一家三口两代间的亲情,特别是父子之情。最后一段,要与不要两可。不要,则简洁有味;要,则更凸显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