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诗歌一直在肥东大地上澎湃
——肥东诗坛掠影
  □汪抒
  肥东诗坛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即使放在安徽这个诗歌大省的范围内,肥东诗歌创作都是非常突出的,遥遥领先。诗歌创作,是肥东文坛的一个品牌,是旗帜,也是拳头产品。肥东诗人数量多,创作成就显著,影响巨大。
  肥东诗歌创作的爆发应该是从新世纪初叶开始的,至今有近20年了。
  但应该还要往前追溯。开始登上诗坛,并产生影响的首先是一批六十年代出生的诗人,比如许泽夫、沈光兵、蔡兴乐、张道发、墨娘、东隅、江不离、老鹰,还有我。这批人出生年月相近,大都是在八十年代开始写诗、发表。
  其实,肥东在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也有零星的诗人及创作。但由于时代条件等多种因素,他们没有更广泛地为人所知。在此,我要向五十年代出生的两位诗人姜诗元、冉茂松致敬。尤其是姜诗元,早年在安徽省文联《诗歌报》编辑部工作期间,发起并参与过1986中国现代诗大展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诗的进程。他的诗作也闪耀着现代主义的光芒。
  而肥东六十年代出生的诗人,阵容庞大,实力雄厚。这些人目前大都仍然活跃在诗坛,笔耕不辍,创作力未减。截至目前,他们的创作生涯大都已三十多年,近四十年了。
  一个诗人写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就必然而且也必须得发生重大的变化或转折。要么向广度扩展,要么向深度拓进。我们可欢喜地看到,许泽夫近些年来,新作频出。他主要抓住牛这一普通而又独特的意象,浓墨重彩,深挖乡村生活情境,不断提升并一次次地刷亮即将在现代化浪潮中湮灭的乡村灵魂。除了诗歌创作,他也在快速地向小说、剧本创作转变。体裁越来越广。
  张道发仍然在皖中丘陵那块有限的地方打他的散文诗深井,用一张张素描固执地向世人描绘他一直坚守的乡村。而墨娘、东隅的诗作,现代因素更多一些,她们以女性的视角在表达女性情感的深度上都作了新的细腻的开拓,表现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创新。墨娘的诗对城市生活也有更多的折射。我这几年一直在写几个大型系列组诗,其中《南方村志》力求用魔幻的手法重塑南方气息的乡村形象。这不是现实主义的再现,我意图构建一个虽然变形但却更真实的乡村世界。
  在此,我还要特别提一下江不离。这是一个有些传奇的诗人。祖籍山东,出生于青海,在金银滩生产原子弹的工厂工作。后来厂子裁撤,他被安排迁入合肥。再后来到肥东工作,在桥头集一个被大型国企兼并的磷矿厂,一边在隆隆的机器声中从事财务总监,一边眺望山下写下诗歌。一转眼,他生活、工作在肥东已十多年,也算是一个真正的肥东诗人了。他是一个公认的后现代主义诗人,诗风奇特。为肥东诗歌创作镀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再次,我愿对肥东诗人、肥东诗坛的概念做一个界定。肥东诗人既指出生于肥东,仍然生活在肥东的诗人,也是后来因生活、工作的变动,而移居异乡的诗人。同样,肥东诗人,也指出生在他乡,因生活、工作,而居住于肥东的诗人。随着城市化的浪潮,肥东融入主城区。这类诗人将越来越多。
  七十年代出生于肥东的诗人,主要有魏克、蓼青、李耀东、刘永祥、宇轩、宣梅、王光中等。魏克自从考上大学,走出家乡,一直生活、工作在外地,成名在外,他在诗歌、绘画等方面成就颇丰。他的诗作对现实的触及尤其锐利、粗粝,有很强的穿透力。他本人似乎一直在辗转迁徙之中,合肥、芜湖、北京、广州,后来终于在贵州立下脚跟。他也曾在《诗歌月刊》担任过编辑。
  而蓼青出道较早,自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一个乡土歌唱者。可惜生活所迫,已辍笔多年。
  毕业于师范学校的李耀东,更是才华毕露,青葱岁月即出手不凡。他在肥东诗坛的出现约在九十年代之初,也是肥东最早染上现代主义色彩的诗人之一。工作原因,后来他出走外省,至今音讯渺然。
  刘永祥写诗也较早,诗歌创作贯穿了他人生中很长的岁月。近年来由诗歌创作转向了小说、剧本的创作。
  宇轩一直生活、工作在本土,从未离开那块平凡而又神奇的分水岭高地。他将悲悯的情怀注入一首首乡土的歌谣之中,不经意间一次次触及死生等重大而深刻的人生命题,诗风清新、澄澈。屡屡发表、获奖,读者众多,反响较大。
  职业为医生的宣梅,虽然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首诗都有着铮铮作响的现代主义质地。
  肥东八十年出生的诗人辈出。在这里首推陈巨飞。他虽然出生于六安,但落户、居住于肥东。他以自己烁烁的才华,坚实的创作,在诗歌的阶梯上攀登得很高。无疑,从全国范围来说,陈巨飞都是八十年出生诗人的佼佼者。他才华横溢,诗歌、小说、评论全都出手不凡。他是肥东第三位在《诗歌月刊》担任编辑的诗人。另一位灿萍,潜山人,也工作、生活于肥东,她的诗作具有透明的抒情质地。
  八十年代出生的诗人邵风,对文学创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且精力惊人。他写诗歌,也写小说、评论、剧本。另外,八十年代出生的诗人还有红冰、王国腾等人。
  许俊、李琼是后起之秀。许俊的诗歌回荡着古典的余声,同时他更致力于学校的诗歌社团中,对学生的诗歌教育倾注了心血。李琼的诗歌更多地闪烁着现代主义的色彩。李琼除了诗歌创作外,在诗歌翻译方面也引起广泛的关注。
  总之,肥东诗人代有人出,辈辈不断。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异彩纷呈,多元化发展。就像一座花团锦簇的大花园。
  肥东许多专写散文、小说的作者,他们也在边余,写有大量的诗歌。
  另外,肥东的文学社团、诗歌社团也有悠久的历史。八九十年代时,许泽夫就有自办的报纸。那个时代,我和一些人,也组织过诗社、自印过诗报,如《青年诗》《探索诗刊》等。而张道发等人也曾将自己的诗作,抄录出来,张贴于公共场合。在肥东的其它乡镇,也出现过自印的文学报纸。等等,不一而述。
  今年来,文学社在肥东许多学校又再次兴起。与以前年代的自发性质不同,当今学校文学社团更多地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肥东诗歌的历史值得大书特书。像一股潮流,诗歌一直在肥东大地上澎湃。肥东的诗歌创作现状更令人惊喜。更高的成就在不断呈现。
  肥东,是真正的诗歌之乡。诗歌之薪火,在肥东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