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张帆
孩提时最早知道茨河铺,缘于姥姥家离那儿很近,可真正记住它,还是因为其雅称“露水集”。
不知道露水集起源于什么时候,可我一直觉得这个称呼太有诗意。农耕时代的先民,趁着月光或打着灯笼,把刚采摘的农产品肩扛手提到集市上交换、出售,还未等露水消失,就急忙带着家人盘算已久的生活必需品,扛着农具匆匆返家,为的是还要“晨兴理荒秽”,这不就是乡村版的“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画面吗?
作为历史古镇,茨河铺位于阜阳市的黑茨河与沙颍河的交汇处,这里河网密布、地势平缓。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水运繁荣,是沙颍河中游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今年春节以后,我曾两次去茨河铺。为赶上露水集,天还未亮,我就从市区驾车出发,可第一次赶到时,街面上已没有几家摊位,问起还在卖早餐的店主,才知去晚了,已罢集;第二次去得更早,总算看到了街道上在售卖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的几多乡亲,可并没有记忆中的熙熙攘攘。
遛完整条街,也就是二十分钟的时间,就顺便去尝了久负盛名的茨河铺麻糊,不想卖麻糊的竟是远嫁到此地的老家本村二姐。多年不见,她已认不出我,我也是从其他食客的称呼中才认出她来,便努力从她如今的面相寻找她年轻时的样子。为此,我也算是尝到了童年时喝到的麻糊味道。
渡口边上还是那熟悉的芦苇,可摆渡人操作的已是可以承载轿车的“自航船”。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的修复,岸边清凌凌的河水中,可见晨曦下的细沙泛着银光。记得童年时,曾和表弟看到过水中的银鱼,不知已禁渔多年的沙颍河现在还有这样的鱼种吗?
大概一公里外上游的桥梁建设引起我的兴趣,问起当地人才知那就是阜阳大外环北段的跨沙颍河工程。儿时,姥姥曾带着我从这里乘轮船到阜阳市区。也就是那次进城,让我看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想不到四十多年后,姥姥家门前已修起了阜阳外环公路。倘若她还健在,该会说起当初我第一次乘轮船的兴奋,聊起村里人已变成市民的喜悦。
妻子的催促,把我从遐想中唤醒。
譬如朝露,记忆中的茨河铺已经在岁月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