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力争本科高校生均经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其他教育阶段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90%;到2030年,力争全省各教育阶段生均经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
据了解,2011~2020年,我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过,我省教育投入在全国总量靠前、增幅居中、生均靠后,存在教育经费供需矛盾突出、生均经费水平较低、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意见”提出,要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逐步缩小各教育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逐年提高教育经费预算规模,促进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适度增长。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安排教育支出。同时,落实按增值税和消费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征管和使用政策,依规足额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教育资金。统筹基建投资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对于基本办学条件和校区功能建设尚未完成的学校重点给予经费支持。
拓宽教育资金来源渠道,依法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等政策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合理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
保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待遇
为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我省将扩大基础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升普及普惠水平。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较低、资源不足地区的支持力度,控制和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鼓励各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高考综合改革。
支持实施中职学校“双优计划”,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技工学校基础能力;支持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师学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入推进“双一流”高校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对省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育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推动本科高校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落实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集中培训等。依法保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支持高等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
审慎决策建设高校新校区
在优化教育资金资源配置方面,我省实施生均拨款动态调整。科学核定基本办学成本,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各市、县(市、区)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生均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巩固提高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生均拨款水平,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完善本科高校生均拨款制度,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调整优化学科类别生均拨款系数,引入办学层次系数,坚持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分类管理、差异支持、扶优扶强。
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支持省属职业院校下划到有条件的所在市管理。强化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约束,审慎决策建设高校新校区,支持高校依规处置盘活老旧校区和闲置资源资产,提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利用率。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在分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时,与各地经济总量、在校生数量挂钩,设定因数进行分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项目资金在切块10%优先支持脱贫县基础上,再对皖北地区按其在校生数量上浮10%予以倾斜支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