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多种传染病处于流行季节。安徽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11月卫生防病提示,提醒广大居民重点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
新冠肺炎外出就餐请用公勺公筷
目前全国多地出现本土疫情,波及范围较广,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公众应持续提高警惕,加强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省疾控中心建议,近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区),非必要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区);外出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及当地防控政策,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居住地前及时主动向所在地社区(村)、单位报告。
在个人防护方面,乘电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室内常通风,与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离;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就餐用公勺、公筷,尽量分餐食用;配合政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需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流感房间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
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主要流行季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症状。
在预防方面,要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腔,以防病毒侵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设施/物品后、打喷嚏后及时清洗双手。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照料患者时需配戴口罩。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进行至少2次自然通风,每次开窗通风15~30分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抵抗力;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和并发症的风险,建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诺如病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容易暴发疫情。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包括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潜伏期为1天左右,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和恶心等,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疾控专家提醒,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最便捷、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用洗手液和流动清水至少洗手20秒;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贝类等海产品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在外就餐尽量不吃凉拌菜和肉类等烧烤食物,另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自己或者家人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学校等集体单位如果有学生出现呕吐症状等,授课老师应立即疏散周围学生,并向校医汇报,配合校医规范处理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学生单独隔离,通知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对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规范消毒,在清理时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人禽流感要尽量避免接触活禽
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9,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主要感染来源是接触染毒的活禽或去过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患者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气短,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至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省疾控中心提醒,居民要尽量避免接触活禽,前往活禽交易场所时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活禽之后需要彻底清洁双手;避免采购活禽,在正规市场采购经检疫合格的冷鲜禽,不采购、烹饪、食用来源不明的禽类或病死禽;处理禽类时注意个人防护,可佩戴口罩、手套等,清理后尽快清洗双手;在加工禽类过程中使用的刀具餐具等要生熟分开,另外禽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相关职业人群(宰杀、销售、运输禽类等人员)如出现发热、肺炎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禽类接触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