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店来一杯手冲咖啡,吃完创意点心,抬脚就能接受中医问诊……最近,京城老字号白塔寺药店办起养生咖啡馆“耀咖啡”,试营业期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慕名前往。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中药店跨界卖咖啡,或者奶茶店和咖啡店增加“中医养生”类饮品,近来已成为一种新时髦。不少消费者在享受“养生”饮品奇妙味道的同时,也好奇是否真能有“疗效”。(11月3日《北京日报》)
由于买药是一种刚需,过去药店生意不错。但近几年受电商卖药和新冠疫情冲击,部分药店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经营亏损的药店寻求“救命良方”,业绩较好的药店也在寻求突破。在此背景下,部分传统中药店跨界经营具有示范作用,如同仁堂推出“知嘛健康”,张仲景大药房推出“仲景生活”,都加入到咖啡赛道。
以白塔寺药店所办的养生咖啡馆“耀咖啡”为例,不但装修风格有别于传统的药店,而且端上来的咖啡也与传统咖啡完全不同,是将咖啡与中草药特别调制而成。
传统药店的顾客主要是中老年群体。中药店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争取年轻顾客。中药店推出的养生咖啡主要是年轻人来消费,自然而然将年轻人与传统药店连接在一起,这对于优化顾客年龄结构实现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药店跨界卖咖啡,实际上是“卖”一种让传统药店“延年益寿”的“药”。
同时,这也是向年轻人普及中医药文化的一种方式。当中医药文化被更多年轻人接受,脱胎于中医药文化的中药店自然是受益者。换言之,中药店跨界卖咖啡是在“卖”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积极作用,一般西药房没有这种优势。
至于这种养生咖啡有没有“疗效”,我们应理性看待。既然卖“咖啡”而不是卖药,就不能对“疗效”期望过高,如果中药店宣称咖啡有疗效,就涉嫌违规宣传。同时也要看到,既然咖啡中增加了某些中草药,多少会有一定的养生效果,但养生效果不等于疗效。所以,无论是养生咖啡的消费者还是旁观者,都要理性看待,不要把喝咖啡当成是喝药,否则会耽误正常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跨界卖咖啡的中药店须规范经营,关键在于几点:其一,这类咖啡成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尤其谨防咖啡与中草药调制后的副作用。其二,在宣传推广方面不能宣传咖啡疗效,否则可能“吃罚单”。另外,如果这种中药店是医保定点单位,绝不能让顾客刷医保卡买咖啡。冯海宁/文沈海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