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科研专家、非遗传承人还是匠人,他们都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多年来,坚守初心、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今年,他们即将迎来新身份,成为高校的“产业教授”。11月4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其中3位“产业教授”,他们表示自己会尽全力将知识、技艺传授给在校大学生们。
汪玮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魅力
2008年,毕业于农学专业的汪玮选择回乡创业。进入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以来,她扎根土地,潜心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承担国家、省、市多个水稻联合体的比较试验等任务。科研之余,也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等。
今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汪玮受聘为安徽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产业教授”。谈及感受,汪玮毫不犹豫地说,“能走进学校授课,我想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魅力,认识到现在的农业是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和城市一样适合年轻人发展。希望在我的影响下,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乡村建设。”
对于大学的授课方向,汪玮心里已经有了计划。“目前还没定下来上什么课,但是授课过程中一定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且更偏向于实践课,去田间地头时间更多。”汪玮告诉记者,未来可能在线上授课,也可能在课堂授课,也可能在室外上实训课。
汪玮表示,“产业教授”教学和传统意义的上课有一定区别,但无论如何,会以自身擅长的、也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东西的内容出发,设计教学,希望能给学生一些引导,让他们提前进行实践,毕业时少一些茫然。
对于产业教授的薪资情况,汪玮表示自己不在乎薪资多少,看重的是能走进大学教授更多的学生。“薪资只是对自己的激励和认同。”
张东昌
把非遗技艺教给更多人
在芜湖市2022年度聘用“产业教授”名单中,芜湖市餐饮协会会长、芜湖市四季春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昌受聘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产业教授”。
2001年,张东昌出资接收了改制中濒临消失的四季春,在芜湖著名的凤凰美食街设立了四季春大酒店,发掘、推出了四季春传统系列小吃。2019年,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我在大学授课主要会讲食品安全和食品检验实践课程,因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张东昌告诉记者,将让学生们真正实地去一家家企业和宾馆感受,如何将学习到的食品检验等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目前,张东昌正为去大学授课做一些准备。“我要多看看学生们的教材,想办法将课本知识和我们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张东昌说。
对于此次受聘为“产业教授”,张东昌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意外。“因为我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作为匠人、手艺人,一般都是带学徒、带传承人,但是去学校带学生,传授知识的范围更广,希望能好好把非遗技艺传授给学生。”张东昌表示,能够让手艺人站到高校的讲台,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认可,也能让他们通过更多渠道把手艺人的技艺系统化地教授给学生,把理论、技艺同产业化相结合。
管金和
传统发型需要技术传承
今年57岁的管金和目前是东美美发造型工作室负责人,从事美发美容行业已经37年,培训以及教授的学徒超千名。作为一名高级美发师,管金和曾获得芜湖首届工匠年度人物。
此次受聘为芜湖医药卫生学校美容美体专业的“产业教授”,管金和直言内心无比激动,“我在美业行业中一直坚持做下去,也为我的技术而自豪,我将会为学生们传授技能、传递爱心。”
“理发等很多传统技术现在不被年轻人接受了,可能有一些还将面临失传,传统的发型需要真正的技术人才才能传承下去,如果没有一种官方认可的身份也很难传授他人。”管金和告诉记者,未来有了“教授”身份,他会把应用美发美容专业手工技术与三维的艺术形态结合,创作具有特色意义的发型,发挥自己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创造价值。
管金和除了经营自己的工作室,还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去,为残障人士、特困、弱势群体义剪。“说实话,我没有在学校讲台上讲过课,但很希望这天的到来,我一直做理发,教徒弟手艺,教育他们怎样做人。”管金和表示,他会教授学生在美容美发行业中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超人的审美观,还要善良、有爱心。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袁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