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那年,我上幼儿园中班。妈妈带我外出旅行,在一处风景名胜区传出清脆的乐声,我寻着声音走去……
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我终于看到了声源,是一位身着汉服的姐姐在弹古筝。她纤长的手指在弦间从容地拨动,一个个动听的乐符便从指间流露出来,长发和衣袖被微风吹起,像仙女一样,美极了。每一次拨弦也拨动了我的心弦,我央求妈妈给姐姐拍了张照。回家后我们洗出照片,摆在桌上,每次看到都心神向往。后来,家里也买了架古筝,我如愿报了古筝班,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那天,我总是故意路过琴边,每次都伸手小心抚摸它。
七岁,我走上了学琴之路,好几个老师引领我在这条路上向前迈。开始的几个老师对我施行“爱的教育”,无论弹多差也对我轻声细语循循善诱,这让我有点得意忘形,以至于学了两年依旧毫无成就。直到我遇到申老师,她个子娇小却十分严厉。第一次上课我就因指甲戴不好被她批评,当时心里十分不好受。她上课的进度很快,就是自己弹一遍,我们就要跟着弹,我常常音还没找到,其他人都弹完一遍了。就这样落下越来越多,每节课回课时我都会被老师批评,她拿着笔指着弦说:“弹错了,是这根弦。”几次错下来,她就会皱着眉,拿笔打我的手,发怒道:“回家练了没有,弦都找不对,指法也错一堆,还想不想学好了?”
回课的那三五分钟,成了我最害怕的事。渐渐地,我不想再去古筝班,害怕见到申老师。妈妈也着急,天天陪着我练,但效果依旧不好。有一次上课,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我,还罚我站着弹。八九岁的孩子也要面子,我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那晚妈妈也气极了,一到家就拉我去练琴,手里拿着筷子,只要琴声一停,筷子就会重重打在头上。这一练就到了晚上十点,我眼中含泪还困倦不堪,可妈妈丝毫没有让我停下的意思。我终于受不了了,站起来对妈妈哭着说:“我不练了,我要睡觉!”
她执筷用力打在我头上,“嘭”的一声脆响,木筷断成两段,她红着眼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学就要好好学,现在这样算什么?”
说完摔门而出,不再理我了。我坐在琴前哭了,黑暗和迷茫照着我,我也不知该怎么办了。明明刚学的时候是那么喜爱,现在只觉得古筝像是一条看不见的锁链,把我困在这里。爸爸进来了,他拍了拍我,说:“没事的,多练练就好了,今天太晚了,先去睡吧,明天起来再练。”
他拉着我进了卧室,见到我还是固执地望向古筝,便捧着电脑过来,上网搜了我正在弹的曲子的视频给我看,舞台上一位身着礼服的演奏者在聚光灯下气定神闲地弹着我练了很多遍却依旧弹得磕磕巴巴的曲子。她的双手像灵活的游鱼,游走在弦间,多么美啊。要是我也能像她一样就好了,我好像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了,我看向爸爸,郑重地说:“我也要弹得和她一样好。”
练下去,不放弃。我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晚上躺在床上我无数次幻想着长大后身着礼服坐在聚光灯或是景区浅笑着弹琴的自己。那天后,我开始更加认真地练习,等到下一次回课,老师对我大吃一惊,还表扬了我,把我当成模范讲给同学听,还让我单独表演。
妈妈也高兴,在我弹琴时拍各种视频发到朋友圈,我很享受这种才艺展示。古筝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晃五年过去了,如今我早就考完级了,古筝也很少再练了……
但弹琴之路带来的成长,历练出了一颗对未来坚毅而果决的心。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九(12)班周欣蕊
指导老师:陶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