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江淮运河烟波浩渺,一渠碧水绵延不绝流向远方。记者日前来到引江济淮工程蜀山泵站枢纽,看到机组安装调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经过近6年的施工建设,作为安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的引江济淮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当前,建设者们正抢抓工期拼搏奋战,为实现长江、淮河成功“牵手”全力冲刺。
机组安装大部分在地下施工
记者日前驾车抵达合肥市高新区城西桥村附近时,引江济淮蜀山泵站枢纽工程施工现场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数十米高的蜀山泵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作为引江济淮工程三级提水泵站,蜀山泵站是江水入淮和江淮航运的重要枢纽工程。如今,泵站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泵站内,工人们正忙着内部装修和设备调试。
32岁的杨明明是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建管处运营办工程师,此刻他正在施工现场指导机组安装。据他介绍,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建设有八大枢纽,蜀山泵站建设规模位居八大枢纽之首,由蜀山泵站、船闸及泄水闸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江水北上,需翻越江淮分水岭,得有泵站梯级提水。”在泵站机房内,杨明明指着巨大的机组说,“这里的单体机组总高达21米,单台电机重达140吨,单机功率7500千瓦,叶轮直径3.48米,共装机8台套,总装机6万千瓦,是亚洲装机、流量最大的导叶式混流泵站。”
通过一个狭窄的入口,记者跟随杨明明沿着笔直的施工梯来到了地下。杨明明告诉记者,水泵机组安装大部分在地下施工,“作用是将江水提升12.7米,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江水从派河越过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东淝河流入淮河。”
安装精度要精确到0.01毫米
每天早晨7点,杨明明准时赶到项目部,处理好文件后就来到机组安装调试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泵站机组的安装精度要求很高,每个零部件均需要紧装配,检修零件需与主体严丝合缝,相差一丝都有可能导致机组振动超差,从而出现安全问题,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杨明明说。也就是说,安装精度要精确到0.01毫米,才能确保机组运行平稳。
据介绍,蜀山泵站在9月30日就圆满完成了2台机组安装、单台机组的试通水任务。目前,剩余机组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8号、7号、2号和1号机组已经全部安装完成,其他机组也将加班加点抢安装。11月底能完成6台机组的安装和通水调试,12月中旬最后2台机组可以完成装机和调试。”杨明明说。
“机组安装涉及的设备类型较多且复杂,专业要求高。设备安装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效率。”杨明明说,他将多年水利工程检测工作经验运用到现场管理中,严格把控设备安装质量,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损失。
如今,机组安装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基本上一个多月就能安装一台。对首台机组安装的情形,杨明明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召开专题会确定安装方案,安装前后花了2个多月。”
为了确保首台机组9月30日试通水顺利完成,杨明明和近百名工人抢抓工期,一遍遍试验攻克难关。当时正值暑期,泵站内白天热不透风,晚上有蚊虫叮咬,大家一起吃住都在工地,深夜的泵站经常灯火通明。
经过反复尝试克服施工难题
与蜀山泵站相隔几百米远,便是蜀山一线船闸。记者和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占洪波一起沿着爬梯,来到船闸施工现场。站在高高的闸墙上,可见蜀山船闸雏形已现。伴随着塔吊上上下下,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闸门的安装调试也在同步进行。
从2014年参加引江济淮工程设计工作,到2018年蜀山泵站枢纽开建,占洪波经常来到工地,答复图纸疑点,解决施工难题。作为蜀山泵站枢纽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他要常驻工地,时间最长的一次在工地上待了4个多月。
眼看蜀山泵站枢纽就要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占洪波11月起又在工地驻点,一直到12月底引江济淮工程顺利实现通航。
“现在施工接近尾声,到了绿化阶段,像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分流岛的绿化,包括岛上城西桥的复建,都需要设计方参与,针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占洪波说。
城西桥原先处于引江济淮河道上,为了保护文物,不得不将其拆除妥善安置后再进行原址复建。“目前桥墩已经浇筑,进行安装复位,桥下开挖水塘,设计成小桥流水的景观,尽量恢复原貌。”占洪波说。
未来,江水将从蜀山泵站枢纽翻越江淮分水岭北上,还要保证2000吨级船舶能从此穿梭。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从画图设计到技术突破,占洪波和大家一起绞尽脑汁。
看着记者鞋上沾的甩不掉的红泥土,占洪波说,这就是江淮分水岭广泛分布的膨胀土,它遇水膨胀而粘,失水收缩则硬,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渠道崩塌。”他说,“我们经过反复尝试,采用了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技术,克服了施工难题。”
工地两头跑每天至少2万步
据介绍,蜀山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按双线船闸共用,一次性开挖到位,宽136米,直线段长度637.5米,设计为双线Ⅱ级船闸,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年设计单向通行能力5660万吨。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下游引航道已开挖完成,上下游导航墙及靠船墩、护底施工已全部完成,上下闸首及连通廊道液压启闭机已安装到位,电气设备正在进行安装施工,按计划11月下旬进行无水调试,11月底争取完成有水调试。
泵站的作用是将江水提升,而船闸的作用相当于是给过往船只安装一座专用电梯。“目前船闸处于设备抢装阶段,船闸的人字闸门也具备了无水调试的条件。”占洪波说,泵站和船闸施工都处于全力冲刺阶段,需要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技术问题。他经常两头跑,每天至少走2万步。
如今,蜀山泵站和船闸设备即将安装完成,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经蜀山船闸相连,航运更便捷,水运物资不必绕道京杭大运河,能节省不少通航时间。”占洪波说。预计未来蜀山双线船闸运量每年能达8000万吨,船队过闸时间约为50分钟一次。
引江济淮完成投资已逾9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占洪波说,引江济淮工程从设计到建设,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除了为候鸟让路之外,工程还为鱼类洄游增设鱼道,以维护生态平衡。”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跨省份的战略性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供水范围涵盖安徽、河南共55个区县,受益人口超过4100万。
截至2022年10月,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已有61个月,占总工期72个月的84.7%;累计完成投资801.49亿元,占总投资875.37亿元的91.56%。130座桥梁已完工92座、通车76座,总体投资完成率达90%;78座跨航道桥梁、3座跨航道渡槽均能满足年底试通航需要。
作为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对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沟通江淮航运、改善巢湖及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长江淮河即将“牵手”通水通航,未来的江淮运河也将呈现一渠清泉、百舸争流的景象,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绿色生态经济带。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张楠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