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自8月18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发布气象干旱预警近3个月。未来一段时间,“精准投放”的降水对包括安徽南部在内的气象干旱区域旱情将带来很大缓解。
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显著偏高,持续高温少雨造成南方地区发生严重气象干旱。长江流域干流来水显著减少,江河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自8月18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气象干旱预警近3个月。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数据表明,今年6月1日至11月13日,南方地区平均降水60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6.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气温24.4℃,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受此影响,南方地区气象干旱逐渐加重。
6月,气象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7~8月,长江流域遭遇极端持续高温天气,气象干旱迅速发展,夏伏旱严重;9月以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夏秋冬连旱导致特旱区域进一步扩大。
未来一段时间,久旱无雨的区域降雨呈现增多趋势。气象部门预计,11月15日夜间至18日,包括苏皖中南部以及其他此前出现气象干旱的区域将有中到大雨(10~40毫米)。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显示,预计15日全省多云为主,16日至19日我省多降水过程,20日至23日全省以多云天气为主。未来十天累计雨量: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北部5~10毫米,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10~20毫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此次降雨过程将给我国南方地区增加水资源约750亿吨,江南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象干旱将明显缓解,中度以上干旱影响范围将较前期减少约40万平方公里,重特旱区域明显缩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