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如果说社会是个大系统,那么教育在其中就是兜底性的存在。发展教育事业利国利民,利在当下,泽被长远。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人民立场,理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决策、教育发展路径的指南针。
教育现代化,也是教育福祉得到最大释放、最大覆盖的现代化。首先要做到优先发展教育,其次是确保教育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人人受教育、家家从教育中受益。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的教育,就是最大限度推进高质量、公平的教育。近10年来,合肥市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教育投入达2022.7亿元,年增长11.2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1445.78亿元,年增长9.97%;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979个,其中中小学项目353个、幼儿园项目626个,累计新增学位76.6万个,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
教育发展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发展水平,一个是发展公平。脱离了人民立场,教育水平再高,也只是服务于少数人的教育,自然不是社会主义教育所追求的。教育发展的最大潜力,还在于公平善意的更大释放。人民群众在教育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是我们要着力解决追求的方向。我们要正视教育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充分问题依然明显,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背后都指向的是教育公平和供给不足问题。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窠臼,不满意,也很焦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育公平上下功夫,加大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稳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鼓励幼儿园多渠道提供托育服务,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全面彰显教育公平惠民成效,让教育普惠发展惠及更多人。石红星